奥密克戎BA.2亚型以超过新冠病毒以往所有变体的传播速度在中国传播,中国的动态清零要跑赢病毒,关键仍在于核酸检测的早发现速度。中国已启动区域核酸检测限时,要求24小时内完成划定范围的区域核酸检测任务。
3月2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区域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指南(第三版)》(下称《第三版》),为实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进一步提升核酸检测质量和效率,要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所在的设区市,包括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应当在24小时内完成划定范围的区域核酸检测任务。
而此前,根据城市人口规模不同,核酸检测要求完成的时限不同。有48小时完成的,有72小时完成的。
如何在24小时限时完成划定范围的核酸检测,成为当前疫情暴发地所在城市的迫切工作。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核酸检测是新冠肺炎防控早发现的一把利剑,这把剑的出手速度决定了早发现的速度,亦是与奥密克戎对决中取胜的关键所在。
3月23日晚,上海市委常委会举行会议,听取当前疫情防控工作情况汇报,部署下一步疫情防控重点工作。会议指出,严格核酸筛查,优化组织、加大布局,加快提升大规模核酸检测能力,强化“采、送、检、报”全流程协同和精准调度。
同一天(23日),天津市召开疫情防控工作调度会议,同样强调要加快提升核酸筛查能力。加强采、送、检、报各环节精准对接,加强检测人员力量调配,及时排查解决区域大筛检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核酸检测效率。
根据目前对奥密克戎已知的科学信息,它的传播速度再度提升。3月10日,香港大学在ClinicalInfectiousDiseases发表了一项研究,分析了香港葵涌邨逸葵楼暴发的BA.2病例,发现倍增时间非常短,每1.28天增加一倍,这是前所未见的速度。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也证实,奥密克戎BA.1亚型的传播速度比德尔塔增加了70%多,BA.2亚型又比BA.1亚型增加了60%多。
也因此,在以“早发现”为灵魂的“动态清零”政策中,核酸检测成为这一轮防控中的重点抓手。
“我们必须以更快的速度捞干净社会的感染者,才有机会尽可能在短时间内清零。否则以奥密克戎的隐匿性、传播速度快,如果核酸检测捞的速度慢,传播势必叠加蔓延,而防控和管控区域也会重复叠加出现,将付出更大的防控成本。所以,我们首先得圈住,再筛查捞净,措施必须到位。”一位地方疾控工作人员表示。
一位公共卫生专家也对记者表示,与病毒赛跑,尽快捞净,这是动态清零政策的重点所在,要尽量把每起疫情消灭在最小范围、最短时间内,尽量减少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当前,为了做到早发现,疫情发生地也在加快推进核酸检测。
3月20日,郑州发布关于金水区等8个城区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通告,提出从3月21日上午9:00开始采样工作,16:00完成采样工作。
3月23日,在“沈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五十六场新闻发布会上,沈阳市政府副秘书长赵继凯介绍,沈阳决定在3月24日至30日期间,在全市范围开展第四轮、第五轮、第六轮全员核酸检测。
3月21日—23日,江苏南京对10个街道进行“一天一检”,对27个街道进行“三天两检”,其他街道“两天一检”。
核酸检测需求加强,但挑战也扑面而来。
“采、送、检、报”一个都不能少
24小时竞速,挑战的不只是实验室的检测能力。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局长焦雅辉在3月22日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区域的核酸检测更多是一个社会的动员和组织工作,所以需要动员很多方面的力量,并且每一个环节都要能够无缝有效衔接,才能够保证实现无论是多大的人口规模都要在24小时之内完成的目标。
比如,对于居民,如何更好地组织好,避免造成人员的拥挤聚集导致采样点的交叉感染,提高采样的效率;采样以后,能够确保在短时间内高效的把采到的标本尽快、精准地送到实验室,和实验室核酸检测能力匹配起来;检的环节,保证实验室都能够发挥最大的产能,既不造成样本过多积压,导致检测效率降低,也保证实验室能够满负荷运转,不会有闲置的仪器设备。同时实现质量和效率的控制;阳性的混管信息出来之后,能够利用最短的时间,判断出10个或20个人中谁是阳性的,并且尽快转到隔离设施或定点医院等等。
能够无缝衔接,关乎这个竞速。
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在发布会上也表示,核酸检测不仅仅是大家看到的社区人员发动、志愿者维护秩序、医务人员采样检测等,还包括了重要的信息支撑、采送检匹配调度、阳性结果快速处置、物资保障、医废处置、新闻宣传、综合协调等方面。
“任何一个环节的衔接不好,都会影响核酸检测的速度,最终影响24小时的战斗成果。”一位核酸检测负责人表示。
为了“24小时限时战”,第三版指南建议地方成立9个工作专班(数据统计专班、采检匹配专班、样本转运专班、阳性结果处置专班、物资保障专班、质量控制专班、医废处置专班、信息化保障专班、综合管理专班),做到职责清晰、落实到人,不出现责任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