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土地指标分别是什么
土地成交价款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进行土地使用权交易的最终金额。简单来说,土地成交价款属于合同上的金额数字。
土地购置费是房地产开发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费用。简单来说,土地购置费是地产企业的报表数字。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简称土地出让收入)是政府以出让等形式配置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全部土地价款,简单来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是国库内的实报数字。
三种土地指标之间存在什么联系
从量上观察,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土地购置费和土地成交价款从,总量上逐渐递减。国有土地出让收入对包括房地产开发内所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进行征收,其中还有一部分包括了工商企业和个人,因此从口径上看范围更广;从指标意义上观察,土地成交价款具备一定的领先性,合同的达成大概率会领先于企业财务指标的更新和土地出让收入入库的速度,我们可以通过跟踪土地成交价款的变化观察验证土地市场的冷热状况;土地购置费体现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商业行为,由于土地购置费在报表中的变化与房地产企业项目推进和全流程配套投资有关,因此土地购置费的体量和增速变化也可以看出房地产行业的景气度水平;回顾过去近20年的数据变化,我们可以发现三项指标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时滞周期。以2010年为分野,两个指标之间的时滞出现了分化。在2010年之前,土地购置费和土地成交价款的累计同比增速之间基本没有时滞,10-15年期间两个指标之间的滞后效应越发明显,从地方政府2022年预算推算可以推知今年房地产投资的节奏地产投资完成额可以由已知的国有土地出让收入推算出土地购置费而得出。根据我们的敏感性测算,房地产投资完成额最低预,测值为10.77万亿,最高预测值为14万亿,对应年度房地产投资增速为-27%和-5%,鉴于两个比值指标有较为确定性趋势,我们认为比例①调整区间位于(-3%,3%)、比例②调整区间位于(-1%,1%)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区间也有可能落在12万亿到13.57万亿之间,则对应的实际房地产投资增速最高可,达-8%,叠加6%-9%左右的通胀因素,投资增速在中性假设之下可能在1%左右。叠加今年政策各种利好因素,房地产投资增速有望达到4%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