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宏观:3月新兴产业景气度特征简评
时间:2022-03-23 00:00:00来自:广发证券字号:T  T

中国经济在快速转型的过程中,2021年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2%,比工业增加值整体增速高8.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7.1%,比全部投资增速高12.2个百分点。关注新兴产业发展无论对于跟踪经济还是跟踪资本市场线索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2021年9月的报告《新经济:宏观视角分析纲要》

曾对新经济的跟踪框架做出过深度梳理。

在《新经济:宏观视角分析纲要》中,我们详细探讨了“新经济”、“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等范畴之间的关系;“十四五规划”所隐含的新产业增速;我国目前新产业的发展水平;如何从总量意义上跟踪新兴产业整体景气度;如何从中观意义上跟踪新兴产业整体景气度;新产业超出传统投入产出表的、广泛的上下游带动特征;新兴产业发展所对应的宏观经济政策特征也有不同;新兴产业的资产定价特征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表征战略性新兴产业景气度的EPMI是常用的月度跟踪指标之一。3月EPMI为49.5,环比下降4个百分点。

以同比变化消除数据的季节性特征,数据由2月的同比上行9.8个百分点变为3月的同比下降13.6个百分点。

行业景气面同样反映了相似的特征。3月7个新兴产业中处于扩张区间的行业个数为3个,从往年同期来看,3月开工旺季对应处于扩张区间的行业个数一般在6-7个左右。

3月EPMI回落至49.5,再度降至收缩区间。

3月EPM环比下降了4个百分点,前值为环比上行5.1个百分点。

由于EPM季节性特征较强,同比变化更能观测相较于季节性特征的景气度强弱。3月EPMI同比下降13.6个百分点,前值为同比上行9.8个百分点。相较于过去5年(2017-2021年)同期均值的59.7下降了10.2个百分点(图1),也是EPMI有数据(2014年)以来同期最低值。

7个新兴产业中,处于扩张区间的行业共3个,1月和2月分别为1个和5个行业。

2019年-2021年3月处于扩张区间的行业个数分别为7个、6个和7个。

我们拉长视角观测这轮新兴行业景气度的变化,2020年一季度至今,EPMI季度均值分别为45.1、53.8、54.4、58.2、52.5、58.4、51.2、53.9和50.5,呈现出两轮周期。资产定价确实能呈现出较强的有效性,如果我们观测上证科创50指数,也基本是两轮周期。一轮是是2020年4月份至2021年3月,高点在2020年中;一轮是2021年3月份至今,中间两个高点在2021年7月和11月。

2020年一季度至今,EPMI季度均值分别为45.1、53.8、54.4、58.2、52.5、58.4、51.2、53.9和50.5。

2020年一季度至今,处于扩张区间的行业个数季度均值分别为3.7、5.7、6.0、6.3、4.3、6.7、5.0、4.7和3.0个。

EPMI数据由于季节性没有充分剥离,其短期波动与PMI时有背离。但从数据历史规律看,二者中期方向大致一致;短期亦同向波动的概率较高,2020年至2022年2月的26个月中,环比变动和同比变动同向变化的概率分别达到65%和77%。这一点证明新兴产业仍同步于经济整体景气度。EPMI数据公布较早,具有一定预示性,疫情影响下3月PMI有较大概率出现放缓。

2020年至2022年2月的26个月中,EPMI与PMI环比变动同向波动的月17个,其余月环比变动出现背离,占比65%。

2020年至2022年2月的26个月中,EPMI与PMI同比变动同向波动的月共20个,占比77%。

此外,一个可能未来仍需验证的经验规律是,EPMI12月移动平均对PMI12月移动平均表征的宏观短周期拐点在多数时段具有一定领先性,2015年以来四次拐点领先0-11个月不等。当前EPMI12月移动平均尚处下行过程中,意味着本轮PMI短周期趋势性上行拐点尚未形成。

EPMI12月移动平均拐点通常领先于PMI12月移动平均,2015年、2017年、2019年三次短周期拐点,EPMI分别领先PMI11个月、6个月和4个月;2021年年中EPMI和PMI12月移动平均同步见顶回落(图3)。当前EPMI12月移动平均尚处下行探底过程中。

从分项指标观测,新兴产业产需活动具有以下结构性特征:(1)企业采购和生产活动减弱,进口、采购量、自有库存、生产量四个分项指标环比下降;(2)下游需求有所放缓,出口订单、产品订货指数环比下降,而用户库存环比上行;(3)可能源于节后复工影响,就业指标小幅回升;(4)原材料和销售价格指标环比均小幅上行,由于购进价格项高于销售价格项,利润指数环比下降;(5)企业回款难度增加;而随着稳增长政策积极落地,企业贷款难度下降;(6)企业经营活动预期、新产品投产和研发活动景气度环比均有所下降。

表征需求的产品订货指数环比下降9.8个百分点至44.8;表征生产的生产量指标环比下降9个百分点至47.2。

按照产品订货指数30%和生产量25%的权重来看,产品订货和生产对PMI环比变动的拉动分别达到2.9和2.3个百分点。

出口订货环比下降8.2个百分点;进口环比下降13.5个百分点。

采购量和自有库存环比分别下降6.4和3.8个百分点。

用户库存环比上行2.7个百分点;经营预期环比下降7.9个百分点;新产品投产和研发活动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