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此轮通胀成因复杂料将持续 美联储政策能否奏效
时间:2022-03-22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相比过去的通货膨胀,美国这次通货膨胀的成因较为复杂。除了客观因素外,美国就业市场偏紧和通胀预期对通胀持续时间影响较大。

随着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美国三大股指强劲反弹。上周,标普500指数累涨6.16%,道指累涨5.50%,纳指累涨8.18%。其中,标普500指数与纳指均创下2020年11月以来最大单周涨幅。

当地时间3月16日,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25个基点,与市场预期以及联储主席鲍威尔此前讲话完全一致。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的会议声明比以往简短,指出了俄乌冲突会进一步增加通胀压力并抑制经济活动。整体而言,声明语无惊人之处,倒是与声明同时发布的美联储官员对今年联邦基金利率的预测以及鲍威尔主席在记者会上就5月开始缩表的暗示,向市场发出了反击通货通胀的最强信号。参与预测的16名美联储官员中有12名预测,今年底联邦基金利率将达到1.75%以上,却被有关媒体解读为今年还有六次加息,这似乎有点牵强附会,因为这毕竟是预测值,具体利率政策需考虑未来经济的动态变化。

在七国集团中,其它中央银行已先于美联储而动。英格兰银行(中央银行)率先打响了加息第一枪,货币政策委员会于2月2日以5:4票数通过了把基准利率提高至0.5%(加息0.25个百分点),3月17日再度将利率提高至0.75%;加拿大银行(中央银行)于3月2日宣布将基准利率提高至0.5%,为2018年以来首次加息;尽管欧元区经济增长乏力,欧洲中央银行于3月10日宣布,5月和6月的购债规模将由原先计划的每月400亿欧元分别减少至300亿欧元和200亿欧元。唯有日本银行是一个例外,鉴于国内通胀率较低(2月份为0.9%),目前基准利率依然维持在-0.1%。当主要发达国家面临高通胀压力时,日本央行期盼多年的通货膨胀并没有出现。主要发达国家的中央银行并非亦步亦趋地跟随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节奏,而是根据本国或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货币政策。

美国通胀料将继续恶化美国通货膨胀成因越来越复杂,不会以决策者的意志为转移。无论美联储怎样判断美国通胀走势,此前的影响因素依旧存在,疫情在许多国家失控、货币政策过于宽松、财政政策失误、供应链紊乱、芯片短缺、海运成本飙升、美国仍对一些国家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国际政治与经济合作机制缺失、美国内部分裂严重、部分企业哄抬物价、反全球化思潮等因素推高了通货膨胀率,使许多家庭生活陷入了困境。俄乌冲突以及部分国家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让本已为通货膨胀所苦的美国经济难见曙光。美国财政部长耶伦3月10日表示,人们已看到天然气价格涨幅不小,俄乌冲突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将在下个月进一步显现出来,今年通货膨胀仍将“高得令人不安”。

耶伦的讲话比较冷静、理性,反映了美国通货膨胀的真实状况。根据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计算权重,2021年末商品消费占43.173%,其中食品与饮料消费的权重占15.093%,能源消费占9.029%;服务消费占56.827%,其中房租占30.121%。

让我们以2022年1月为例,具体来看通胀构成。美国1月CPI为7.5%,其中,食品价格占0.97%,能源消费(能源产品及服务)占1.71%,除食品和能源商品外的商品占2.37%(旧车占1.11%,新车为0.46%),除能源服务(电力)外的服务占2.43%。

美国通货膨胀压力不减,甚至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首先,食品昂贵。俄罗斯和乌克兰小麦出口占全球的30%,两国冲突爆发后世界主要粮食价格应声而涨。其次,经济制裁导致油价和天然气价格暴涨,其它工业大宗商品价格水涨船高。2020年,俄罗斯原油产量占全球的12.1%,天然气产量另占全球的16.6%,目前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填补俄罗斯的能源供应缺口。根据美国有关媒体粗略估算,每桶原油上涨10美元,美国通货膨胀就会上升0.4%-0.5%。再次,受全球供应链、芯片短缺等因素持续影响,新车从订货到交货的等待时间增加至1年,旧车价格指数(Manheim)依旧在高位运行,2月份指数维持在231.3。最后,许多分析人员庆幸,服务行业价格没有上涨,然而这只是幻想而已,美国房价连创历史新高,带动房屋租金去年上扬5.5%,为1985年以来最高涨幅,租房家庭苦不堪言。

美国此轮通胀治理难度较大与历史相比,目前美国通货膨胀所产生的背景完全不同。上世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美国经历了史上最严重的通货膨胀,特别是伊朗人质危机之后,1980年3月飙升至14.59%。当时导致通胀的原因是石油价格上涨和美联储货币超发,时任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Volcker)大幅度提高利率,通胀被逐步控制下来。从1987年3月始,美国通胀再次抬头,1991年5月之后才明显减退,历时约51个月,导致通胀的原因是八十年代的经济过热(包括第一次海湾战争刺激作用)、物价上涨较快。1999年5月至2001年7月的27个月内,美国出现了温和的通货膨胀,但随着互联网公司股票崩盘后经济进入衰退期,通货膨胀压力不复存在。

2004年4月通货膨胀又抬头,压力逐步增大,但于2008年10月(9月份全球金融危机全面爆发)戛然而止。危机后十多年里,美国经济经历了当时史上最长的经济扩张,通胀压力却荡然无存。2009年6月(官方认定的经济衰退结束期)至2020年2月,月平均通货膨胀率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