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常会强化周期性调节 稳增长被放在突出位置
时间:2022-03-21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实施周期性调节后,稳增长稳投资预期效果明显。

全国两会结束一周,围绕会议决策部署,稳增长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44个方面52项重点工作,逐一分解到国务院部门和有关地方,并明确责任和完成时限。

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下行压力,各地也在强化周期性调节,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从今年情况看,专项债仍是地方稳投资一个重要工具,截至目前,2022年新增专项债提前批已发行六成,基建投资适度超前基本形成,这是经济增长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中建政研集团政府投融资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艳艳介绍。

与此同时,国常会明确强调要扎实有力抓落实,推动经济在爬坡过坎中保持平稳运行。

强化周期性调节

“这说明专项债支持相关投资的作用明显。”

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背景下,宏观政策实施周期性调节,正在成为我国应对复杂的国内外变局的一项重要举措。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要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这表明当前宏观政策不仅要兼顾好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还要加强统筹协调能力的完善。

“之所以安排这种政策调节,其目的也是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李艳艳说。

3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今年1~2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有力证明实施周期性调节后,稳增长稳投资预期效果明显。统计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大项目投资增长明显,1~2月份计划总投资在亿元及以上的大项目完成投资增长15.8%,对全部投资的贡献率接近60%,1~2月份新开工项目完成的投资超过60%。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去年四季度,发行的1.2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和今年提前下达的1.46万亿元新增专项债限额,这些债券积极拉动了投资。

付凌晖说:“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资金同比增长33.9%,这说明专项债支持相关投资的作用明显。”

3月14日,昆明市发改委发布消息称,昆明市已获批2022年提前批次专项债26项,额度62.01亿元。数据显示,截至3月11日,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达9676亿元,占提前下达专项债额度的66.3%。

李艳艳认为,专项债发行节奏的加快,使2022年适当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形成较好预期。而在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项目的要求下,预计相关部门会针对当前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推出更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据悉,目前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已印发《关于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对于政策安排情况,主要包括要指导推动地方加大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力度,对“十四五”规划确定的重大工程、区域重大战略规划确定的产业领域重大项目加大前期工作力度等。

多地完善化债机制

2022年政府债务依然坚持“遏制增量,化解存量”的原则。

虽然政策加强了稳增长预期,但从《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看,防范债务风险与金融风险仍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底线之一。

相比以往《政府工作报告》对债务风险的表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新增了“做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处置工作”和“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等内容。

在中诚信国际研究院研究员张林看来,尽管基建投资适度超前、增加信贷投放等稳增长、宽信用措施的引导,会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但不可忽视的是,防风险举措的实施也会对投资的方向及效率形成约束,这可以避免无效投资累积的债务风险。

根据中诚信国际的测算,2022年非金融部门宏观杠杆率或将达到290.46%,较2021年水平提高4.51个百分点,但较2020年水平低3.66个百分点,总体看宏观杠杆率处于可控范围。

对于债务风险,《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压实地方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化解风险隐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在市场看来,2022年政府债务在“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的基础上,依然坚持“遏制增量,化解存量”的原则。

“根据我们的观察,今年地方政府在化解债务方面会有较多进展。”一位参与地方政府债务化解工作的咨询业人士直言。

“从地方两会释放的信号以及各省公布的预算执行报告看,目前地方化债思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严格约束政府债务增量,二是积极化解政府债务存量。”该人士说。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当前地方政府部门正对债务源头风险开展评估,不仅要对财政能力和债务水平进行评估,还要审查新增债券发行条件和项目质量。

“据我了解,天津已经明确要强化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约束,要严格执行市对区举债融资事前安全审查和疑点问题推送机制,这些内容也表明政府的决心,实际上就是要杜绝违法违规举债融资。”上述人士介绍。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