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资委宣布,为切实推动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工作,经中央编委批准,国资委成立科技创新局、社会责任局,并于近日召开成立大会。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在央企内部,机制体制正为科技创新铺平道路,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投入。
“我们投资了三四十亿元,建设中国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今年年底投入使用。现在我们最注重的就是科研投入和科研效果,因为我们搞石油化工主要是搞产业链、新材料基础创新。”中石化镇海炼化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此外,一些央企已经成立了自己的智库。
全力攻关“卡脖子”难题
攻克“卡脖子”难题是央企打造世界一流企业难以绕开的话题。
“我们现在正在整合内部科技创新资源,重点建设1个智库、2个前沿技术研究院、3个产业研究院和一批国家级、集团公司级科研平台。”记者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相关人士处了解到,该企业已经建立研发投入保障长效机制,实行“揭榜挂帅”“赛马”制度,全力攻关“卡脖子”难题。
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央企都在做数字化转型,即建成国资在线监管系统和新ERP系统为核心的智慧管理平台。
“形成业务互通、数据共享、全集团大统一和全覆盖的数字化管理模式。探索智慧运营,建成行业领先的生产运营协同调度系统。”前述人士表示。
针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潍柴集团相关人士向记者形容,“要舍得‘烧钱’”。
在产品技术的引领方面,该潍柴集团相关人士称,“我们认为创新的关键是,构建了一个什么样的创新生态,打造了什么样的创新体系。我们的创新生态就是‘万马奔腾’式的。”他表示,要做到“万马奔腾”,在研发上就要舍得“烧钱”。
该人士表示,近十年发动机板块累计研发投入300亿元,打造了“自主创新+开放创新+工匠创新+基础研究创新”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全员参与持续创新,其中一线生产工人平均每年技术革新成果400余项,以员工命名的重大现场改善项目累计200余项;管理技术人员累计开展各类管理创新项目4万余项,创造经济效益近20亿元;培养市级以上工匠50余名,其中1人获评全国十大工匠。不断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对科技人员探索股权、分红激励等分配方式,营造了“万马奔腾搞创新”的生态。
中石化镇海炼化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表示:“我们投资了三四十亿元,建设中国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今年年底投入使用。现在我们最注重的就是科研的投入和科研效果,因为我们搞石油化工主要是搞产业链、新材料基础创新。”
近年来,国资委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动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明显成效。
国资委表示,成立科技创新局和社会责任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更好发挥监管效能,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更好推动中央企业强化科技创新,履行社会责任,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芯片和“双碳”挑战
国资委官网介绍,新成立的科技创新局具体职责是:指导所监管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研究提出推动所监管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建议,指导推动所监管企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指导推动所监管企业信息化、工业化融合发展及安全防护;指导所监管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督促指导所监管企业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质量管理和品牌建设、能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援疆援藏援青和扶贫等工作。
据了解,就抓紧抓实国资央企科技创新和社会责任重点工作任务,国资委强调,要突出抓好重大科技专项任务落地,着力推动国有企业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突出抓好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动中央企业建设创新型领军企业;突出抓好科技生态优化,更好激发中央企业创新创造潜能;突出抓好中央企业两化融合和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中央企业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此外,还要突出抓好中央企业碳达峰碳中和有关工作,“一企一策”有力有序推进“双碳”工作;抓好安全环保工作,推动企业全过程、全链条完善风险防控体系。
对于“卡脖子”的问题,一位大型国企负责人直接表示,2021年汽车制造受到的最大冲击就是芯片问题。
“全世界都面临芯片短缺的问题。”佳能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小泽秀树向记者表示,“芯片的短缺是2020年开始的全球性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中国对疫情采取有效的防控政策,经济率先在全球回暖,中国对世界芯片的需求一下子凸显出来,世界各国抗疫经验也逐步积累起来,经济也出现了复苏的迹象,所以各国都开始大量购买IC芯片,而且这时IC芯片产能不足,为了确保自己的产品能够有足够的芯片使用,都超量采购留做库存使用,进一步导致全球芯片不足危机的加深。”
“雪上加霜的是,一部分半导体芯片生产企业在半导体本来就货源不足的严峻情况下还遭受了火灾,导致生产线不得不停滞,所以这样的困窘状态一直持续到现在。据估计,这样的状况会持续到今年上半年。预计下半年开始芯片供给紧张情况会有所缓解,商品生产也会逐步复苏。”小泽秀树表示。
在芯片问题上,国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