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开启超级加息周期,如何影响中国股债汇
时间:2022-03-17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

北京时间17日凌晨,美联储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25个基点(BP)到0.25%~0.5%。这是美联储2018年12月以来首次加息。同时,美联储预计年内将共计加息7次,联邦基金利率中值达到1.9%,还暗示即将开始缩减资产负债表。

“超级加息周期”已经启动。“美联储将致力于抗击通胀,预计2023年利率将达2.75%以上。”摩根士丹利首席美国经济学家赞特纳(EllenZentner)对记者表示。鉴于通胀压力和乌克兰局势等不确定性挑战,美联储将今年美国GDP增速预测下调1.2个百分点至2.8%,预计2022年PCE通胀率为4.3%,较去年12月上修1.7个百分点,远高于2%的通胀目标。最早精准预测美联储将7次加息的高盛,也将预测缩表时间点从6月提前到5月。

美联储加息势必对全球金融产生溢出效应。不过,中国货币政策仍将“以我为主”,旨在继续支持实体经济复苏。国际资金在加息周期虽然往往流出新兴市场,但当前主要国际投行均维持“超配”中国股市,也有几家外资资管机构投资总监对记者表示,随着中国防疫诊疗方案调整以及从房地产、平台经济、中概股等多方面稳定预期,这将有助于外资持续流入中国。

“超级加息周期”启动

这次的加息节奏令人联想起1980年初,美国通胀率当时达到14%以上的峰值,为遏制通胀水平,时任美联储主席沃尔克不断提高联邦基金利率至21%。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当前面临的挑战并不亚于当年的沃尔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此前对记者称。

他表示:“鲍威尔在疫情后的一系列操作成功帮助美国经济、金融市场企稳,此前始终维持鸽派的他希望优先实现充分就业,并认为在疫情缓和后,由供应链瓶颈造成的价格冲击亦会缓解通胀上行压力,因为通胀更多是由供给冲击而非需求过热造成的,货币紧缩只能抑制需求,不能解决供给瓶颈,加息反而可能使投资成本增加,进一步抑制供给。但奥密克戎的暴发是另一场考验,在CPI已接近8%且失业率跌至4%以下时,美联储不得不将重点从支持就业转向控制物价。”

当年在沃尔克任下,至1980年4月,美国加息至前所未有的21%。当时不仅引发了高达11%的失业率,经济更是在1982年出现了萎缩,抗议者占据了美联储的大门,时任总统里根无法连任也与此有关,沃尔克甚至收到过死亡威胁。而近几十年来,美国已很少见到一年加息7次的节奏。

由于乌克兰局势推升能源成本继而加剧通胀,鲍威尔此次表示,通胀回到正常水平所需要的时间将长于最初的预期,而且存在上行风险。FOMC(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预计,通胀率将保持在高位直至明年年中,然后调头向下。尽管美联储调整了经济增速和通胀预测值,但鲍威尔却称,预计未来一年经济不会衰退。

高盛美国首席经济学家哈哲思(JanHatzius)对记者称:“我们现在预计FOMC将在5月的下次会议上宣布缩表,紧缩周期将比上一个周期更快,预计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的缩减规模将分别达到每月600亿美元和400亿美元的上限,速度是上次的两倍。”

哈哲思更提醒称,尽管3月并未出现50BP的加息,但美联储有可能在未来某个时间点加息50BP。“整体而言,我们仍维持今年全年加息7次、每次25BP,明年再加息4次,最终利率为2.75%~3%的预测。”

美股、美债可能继续回调

未来随着乌克兰局势前景逐渐明朗,市场的焦点将回到通胀和货币政策周期上。当前,外界对美股、美债的前景并不乐观。

在鹰派的加息路径预测下,10年期美国国债暴跌,收益率飙升至2.14%附近,此前则一度在避险情绪下跌至1.7%附近。多位交易员都对记者表示,10年期美债收益率最终不排除会触及3%~3.5%。

由于靴子落地,隔夜标普500指数涨超2.2%,收于4353.75点,但机构仍建议在投资组合中继续减持股票。

原高盛交易员、嘉盛集团资深分析师西卡摩尔(TonySycamore)对记者称:“我们在等待标普500探向4000点。如果全球经济进入战争/能源引发的衰退格局,标普500指数势必继续下降。标普500在过去11次衰退期间平均跌幅为26%,而当前跌幅约为11%。只有局势出现大幅改善,标普500升穿并收在下行趋势阻力及近期高点4400点上方,我们才会考虑更激进的交易策略。”

“美股可能会出现超跌反弹,当前的局势有点类似2008年,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前夕,当年3月开始,标普500从200周均线反弹,而到了50周均线被压制,5~6月间,市场开始盛传,下一个要出问题的是雷曼,而后美股一泻千里。”资深美股交易员司徒捷告诉记者。

摩根士丹利美股策略师威尔逊(MichaelWilson)此前表示,许多人仍比较乐观的一个原因是,标普500的盈利仍可观,仍是全球质量最高的市场指数,投资者蜂拥而入,就像海难幸存者紧紧抓住救生筏一样。但问题是盈利增长能否继续抵消目前估值全面收缩的影响?“最近的油价暴涨对消费者信心、耐用品的消费意愿造成了更大压力。我们还没有看到盈利下降,但在下降之前买入周期性消费股是错误的,库存过剩的风险不断增加,并最终对定价产生不利影响,这一风险尚未体现在股价中。”

几大因素决定外资能否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