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的GDP增速目标是否过于乐观?
时间:2022-03-16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宣布,今年中国实际GDP增速目标为5.5%左右。在国内新冠疫情频发、房地产市场低迷以及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加深的背景下,许多观察人士认为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增长目标。

5.5%的目标增速高于彭博社调查的经济学家给出的5.2%的预测值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8%的预测值。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政府需要采取强有力的刺激措施才能实现这一目标。

我想提出一种相反的观点。鉴于去年的GDP增速受到紧缩的宏观经济政策的制约,人们很容易低估中国经济潜在的动力。

5.5%的GDP增速目标不是特别高。2020至2021年新冠肺炎大流行期间,中国的GDP平均增速为5.2%。随着中国接近技术前沿,其GDP增速出现了缓慢而稳定的下降,5.5%似乎与前几年记录的减速一致。虽然5.5%的增速比2021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速(4.0%)高,但是低于2021年第三至第四季度的6.6%(环比折年)。

中国去年的GDP增速目标是6%以上。这一目标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容易达到的低标准,大多数分析人士的预测值在8%左右。然而,6%的目标值给我们传递了两条重要信息。

首先,6%是政府的增速底线,如果达不到6%,那么政府会出台更多的宏观经济支持政策。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6%的增速目标表明,政府希望减少一些2020年推出的一些强有力的意在抵消疫情经济影响的措施。这种刺激反映在中国债务的急剧增加上。2019年12月至2020年9月,中国的宏观杠杆率上升了25个百分点,在这9个月里,这一衡量国家债务的广义指标的增幅超过了过去4年。

随着疫情消退,宏观经济政策的刺激力度下降。2020年9月至2021年12月,紧缩的金融政策导致宏观杠杆率下降7个百分点(占GDP比),尤其是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杠杆率降幅接近10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商受到的影响最大。如果金融政策不收紧的话,去年的增长肯定会更强劲(不过金融风险会更高)。

相比2021年,今年信贷政策在支持GDP增长方面力度更大。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宏观杠杆率将趋于稳定,信贷总量将与名义GDP同步增长,这表明没有进一步去杠杆的必要。信贷增长在2021年大幅收紧后有所回升,一个月期贷款利率比疫情前的水平下降了约0.5个百分点。

在最近一次讲话中,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信贷政策将通过针对小微企业来支持经济。这些企业的贷款已经迅速增长,从2019年第一季度的10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底的19万亿元,现在这些贷款占全部未偿贷款的比例为11.6%。尽管如此,只有30%的小微企业能够获得贷款。郭树清表示,银行将利用数字技术来改善金融服务。

政府发布的2021年财政支出和2022年展望显示,赤字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1%,与预算相符。赤字较2020年(占GDP的3.7%)要低一些,但报告中的明细也显示了去年的财政政策有多紧(图5)。

政府按权责发生制报告其财政状况。近年来,政府动用了稳定资金,并将这些资金作为财政收入入账。2020年的支出规模特别大(占GDP的2.5%),而去年的支出规模要小很多(占GDP的0.7%)。

当政府通过税收为其支出提供资金时,它实际上从私营经济中吸走了一些支出能力。当它使用其“银行账户”中的资金来支付时,对私人支出的影响要小很多。

将动用稳定账户视为“融资(funding)”而非“收入”项目的“现金赤字”,更能代表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2021年,现金赤字占GDP的比例从2020年的6.2%下降到3.8%,表明财政政策比整体数据要紧得多。

2021年预算的明细表明了财政紧缩的第二个源头。除了政府收支外,它还报告了三类表外资金账目:社会保障、国有企业的资本预算和其他政府管理的资金。它们的赤字以地方政府管理的资金为主,这些资金用于房地产相关活动。

虽然地方政府通常因出售房地产开发权而获得大笔资金,但它们也会产生大量支出。在开发未占用土地时,这些支出用于提供道路、公用设施和其他服务。在重新开发已占用的城市土地时,这些支出用于补偿必须搬迁的现有居民。

2021年,表外资金赤字占GDP的0.5%,低于2020年的2.5%。这一下降可能反映了建造业活动的放缓,也是去年财政政策比2020年大幅收紧的另一个领域。

总之,我所说的“调整后的国家财政赤字”在2021年占GDP的4.4%,低于2020年的8.5%。减少的4%的GDP代表了非常明显的财政紧缩。

展望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2年的财政赤字将从2021年占GDP的3.1%下降到2.8%。虽然这意味着温和的紧缩,但预算的明细表明,财政政策将比去年更具支持性。

特别是,2.3万亿元将从稳定基金转入预算,比2021年转移的资金多出1.2万亿元。此外,表外资金的赤字预算将从2021年占GDP的0.5%上升到2.6%,增长部分来自地方政府管理的资金。总体而言,2022年预算中隐含的"调整后的国家财政赤字"将从2021年的5万亿元上升到8.8万亿元,增长占GDP的3%。如果财政账户按照预算的方式发展,将为经济提供巨大支持。

虽然宏观经济政策的正常化为今年5.5%的增长奠定了基础,但经济确实面临着风险。

首先,目前尚不清楚俄乌局势会在多大程度上破坏全球经济稳定。然而,中国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