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1)全球经济金融走势:俄乌冲突导致的油价上涨意味着美国通胀很难自然回落,如果美国通胀继续按当前的速度环比上涨,则美联储无法在年底将通胀控制在其2%的长期目标附近。我们认为,油价上涨,加上劳动力、农业成本的上升将不可避免的转化为企业更高的投入成本,使通胀在年内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后续不排除通胀率达到9%的可能性。下一阶段我们仍需观察美俄制裁情况,大宗商品价格的不断上涨最终可能成为决定美国加息节奏的一个重要因素。
(2)通胀压力或将导致欧美经济增长放缓:美联储大概率将在下周开始进入货币紧缩期,提高25个基点的利率。
但观察近期10年期和2年期的国债收益率息差水平,我们发现当前10年期和2年期国债收益率差属于历史上紧缩周期开始时的最低水平,这意味着美国经济动能已经不足。而加息通常会导致经济活动的减弱。因此,本轮美联储加息有可能会导致收益率曲线的倒挂以及经济衰退。预计美联储后续加息节奏将先急后缓。如果美国加息时经济减速,那么伴随着美国需求和贸易的放缓,新兴市场的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压力将加大。
(3)2月金融数据表明宽信用预期短暂受阻,政策力度有望加码:2月金融数据整体表现不佳,低于市场预期较多,核心原因在于信用扩张的主要载体,居民、制造业和房地产行业目前的融资需求,都出现了阶段性的低迷。2月金融数据表明经济信用扩张阶段受挫,这种情况如果持续,将影响2022年上半年稳增长的目标,结合外部环境上美联储加息即将来临,进一步降息以及配套其他宽松政策或是政策端合理选择,3月15日MLF到期,将是重要的观察窗口。
(4)疫情再爆发,消费前景进一步黯淡:本周(文中本周均指2022年3月7日-2022年3月13日,下同)疫情进一步发酵。仅3月12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938例。
疫情的反复冲击预计将持续影响消费。我们监测的八大城市地铁客运量表明,疫情确实影响了居民出行,进而可能对消费形成压制。消费的前景进一步黯淡。
(5)3月初至今数据显示房地产投资或继续下行:2022年前2个月,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100大中城市土地供应面积和100大中城市成交土地面积同比进一步下滑。2月新增居民户中长期人民币贷款-459亿元,有数据以来首次为负,显示居民购房热情仍然较低。3月初(春节过后的第四周和第五周)至今的数据显示,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100大城市供应土地面积和100大城市土地成交面积继续不及去年同期,数据层面房地产投资并未出现值得关注的好转。
(6)1-2月进出口保持韧性:本周一,海关发布了1-2月进出口数据。总体来看,1-2月,我国的进出口,尤其是出口,仍然保持了韧性。但是一方面出口已经强势了两年,今年在面临去年的高基数的情况下,要再进一步压力不小,另一方面全球加息收水的大趋势是确定的,疫情期间被泛滥的流动性催生出的需求也面临着收缩。进出口仍然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7)地缘冲突下大宗商品价格上行拖慢PPI下行速度:由于俄乌冲突这一突发事件,2月PPI和CPI同比均高于市场在2月中上旬时的预期。但无论是PPI还是CPI,趋势上看均不对我国货币政策构成压力。
上半年从宽财政、宽货币、宽信用到稳经济的政策向经济的传导路径并未遭到破坏。
(8)后续判断:流动性外紧内松预期进一步加强:目前因突发的俄乌冲突,海外国家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流动性收紧提速在即。国内方面,经济数据喜忧参半。无论是海外的流动性收紧提速,还是国内的通胀温和、消费持续受到疫情压制、房地产投资预期走弱、进出口远期压力较大以及2月金融数据的大幅不及预期,均指向我国进一步释放流动性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在提升,3月15日公布的1-2月经济数据和3月15日MLF到期时央行的操作需要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