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图读懂奥运账本!奥运"经济账"到底怎么算才正确?
时间:2022-03-15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北京冬残奥会闭幕式的成功举办,让本届冬奥会周期圆满落下帷幕。

回顾本届冬奥,除了获得突破历史的9枚冬奥金牌和18枚冬残奥金牌,火爆全球的“冰墩墩”和其他冰雪消费更是让巴赫都忍不住“官宣”中国冬季运动的市场价值在2025年将达到1500亿美元。对比本届冬奥30多亿美元(不完全统计)的支出成本来说,北京冬奥会的价值不言而喻,显然是“不亏”的!

但梳理历届奥运收支发现,仅从奥运赛事本身的支出收入来看,举办奥运大多是不赚钱的。例如,韩国平昌冬奥会亏损了150亿美元,还有因为疫情延期的东京奥运会同样亏损上百亿美元。那么,是什么让奥运会成为一笔“亏钱”的买卖?奥运这笔帐到底应该怎么算?我们来看一看。

绝对“烧钱”的奥运会奥运会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体育赛事,所带来的影响力和关注度无可比拟。随着举办规模的不断扩大,奥运会的成本水涨船高。回顾历届奥运会,会发现实际支出成本都超过了最初的预算,且大多数的超支率高达100%以上。

其中,奥运史上成本超支最多的一届是2014的索契冬奥会,超支率达到了289%。而东京奥运会因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延期一年,支出高达250亿美元,成为实际支出最多的一届奥运会。

其实每一届奥运会都离不开巨额的开销,举办一届奥运会对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和运营能力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大量场馆的建造、翻新,包括高标准体育场馆、奥运村、以及开、闭幕式的举办,城市基建费用的开销更是从几十亿美元至几百亿美元不等。举办地希望这些基建能够在奥运会之后持续发挥作用,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昂贵的基建费用正是最不可控的部分。

超支的预算花在了哪里?举办一个奥运会所要的开销到底需要多少,这笔帐很难算清。

一般来说,除了必须花费的一亿多美元的奥运竞标费用,一个国家要想成功举办一届奥运会,需要在至少三个方面做足功课,分别是场馆与奥运村建设费用、奥运赛事运营保障费用和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费用。

我们以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为例,来看看通常一届奥运的相关支出构成。

3200多亿的开销主要由2800亿元的城市建设、220.73亿元的奥运运行保障和194.9亿元的场馆建设三大部分组成。

其中,占比最高的2800亿元城市建设费用主要用于基础设施、能源交通、水资源和城市环境建设的整体投资。这笔账虽然直接或间接地为奥运所用,但这些建设投资即便在没有奥运会的情况下也会进行,只不过奥运会加快了城市建设的脚步,所以这项严格意义上讲不能完全计入奥运支出。

但从历届奥运相关支出来看,基础设施建设的花费往往是压力最大的部分。这一项对于发达国家或者经济发展较好的国家来说还算友好,其基础设施建设一般已比较完善,大部分可以利用现成的。而对于部分发展中国家来说,有些设施得从零开始建设了,这一项费用往往是天文数字,成为整个奥运筹办过程中最大的压力所在。

北京奥运的第二大支出才是真正和奥运赛事相关的运营保障支出,也是真正和常说的奥运盈亏相关一项。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这块上支出220.73亿元,其中占比最大的是服务板块,这其中就包括了电视转播运营费用和住宿、车辆和医疗等支出,费用高达50.92亿元,约占总支出的23%。除此以外,运营方面还包含39.62亿元的临时设施的建设和租赁支出,32.98亿元的通讯设备、计分系统支出,19.65亿元的能源能耗等支出。这220.73亿元的运营保障费中,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预算提供了27亿元,剩下的88%则是由北京奥组委支出。

另一个支出大项则是194.9亿元的场馆建设费,包括“水立方”、“鸟巢”等大型场馆和奥运村的建设费用。这笔不菲的开支,主要是通过市场融资的方式获得,其中出资最高的还是来自地方政府安排,高达82.64亿。虽然在部分临建场馆上,北京奥组委也拨付了3.86亿元的资金,但这仅占整个场馆建设支出的1.9%。

综上,若不计2800亿元本来就要投入的城市建设费用。根据《北京奥运会财务收支和奥运场馆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结果》,2008年北京奥运会盈利约10亿元,成为少数盈利的奥运会之一。

奥运会靠什么赚钱?北京奥运会是历届奥运会里为数不多盈利的,这背后有几个关键数据。

仅电视转播权的销售和TOP赞助费这两部分,北京奥组委就从国际奥委会拿到约40%的分成,86.7亿元。而更大一部分收入则来自北京奥运会期间创下历史之最的市场开发收入和加盟企业的数量,它们带来了高达98.7亿元的收益。此外,门票、住宿、收费卡、利息、资产处置等其他收入,也为北京奥组委换来了19.6亿元的收益。

从北京奥运会的盈收分布引出现代奥运会的四个“财富”密码,赞助商、转播权收入、门票收入、许可经营收入。

除了大家熟悉的电视转播权收入和门票收入,其中不得不提一下奥运赞助商,尤其是历届奥运收入的稳定来源:TOP计划(奥林匹克全球最高级别合作伙伴)。

TOP计划(奥林匹克全球合作伙伴):奥运会商业化的分水岭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拉开了奥运商业化的序幕。

洛杉矶奥运会是奥林匹克营销的转折点,它让一个竟然连银行户头都没有的组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