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在日前发布的《世界经济黄皮书》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和应对政策带来的一些副作用,再加上疫情前便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各主要经济体未来政策调整的方向与力度,共同构成了影响2022年世界经济走势的基本因素。2022年,在全球疫情持续的基础上,地缘政治冲突进一步加剧,对全球整体经济活动将产生长期影响。在复杂而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我国应如何应对?对此,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全球治理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廖群博士。他表示,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的目标决定了我国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应稳中有进,短期宏观经济政策应灵活宽松。
2022年全球经济走势的三种可能性
2022年全球经济将会持续复苏还是增长低于预期?
IMF对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最新预测低于去年10月,是在预料之中。去年10月,虽然上半年经济强劲复苏的势头已经减弱,但市场没有料到此后新冠肺炎疫情会恶化,所以对经济复苏力度仍保有较强的信心。但实际情况是,去年末,奥密克戎病毒迅速扩散,导致各国新冠肺炎感染人数屡创新高,对经济造成了比预期更大的影响。因此,各个经济预测机构都下调了2022年全球经济的增长预测,IMF是其中之一。
过去两年来,新冠肺炎疫情演变是全球及各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全球及各国经济2020年均受到重创,2021年又都出现了自低点的V型反弹。2021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5.9%,高于疫情前的水平,但这是在去年收缩3.5%的基础上实现的,并不意味着经济真正增长势头超过或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所以经济增势究竟如何,要看2020年和2021年的两年平均增速。而全球经济两年平均增速为1.1%,低于疫情前或潜在增速,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如此。
当前,全球及各国经济都还处于疫情重创后复苏的阶段,对大多数国家而言,还远未实现复苏。从这个角度讲,2022年应该是持续复苏的一年。但复苏步伐取决于诸多因素,其中疫情如何演绎仍是关键。不幸的是,随着奥密克戎病毒迅速扩散,经济复苏步伐受阻,疫情和防疫策略如何发展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是疫情本身还有新变异病毒出现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很多发达国家正在实验的“群体免疫”策略能否成功。从目前情况来看有三种可能性,一是出现更加恶性的新变异病毒或“群体免疫”实验失败;二是不出现更加恶性的新变异病毒,“群体免疫”实验持续但进展缓慢;三是不出现更加恶性的新变异病毒且“群体免疫”实验很快成功。
如果是第一种可能性,则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将大大放缓,甚至重新陷入衰退;第二种可能性下,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但从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三年的平均增速看,仍远低于疫情前的水平;若第三种可能性成为现实,则经济复苏步伐大幅加快,三年平均增速向潜在增速靠拢。至于哪种可能性大,目前看来是第二种相对更大些,第一种偏悲观,第三种偏乐观。第二种可能性下,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为4%左右,较IMF的预测稍低,但仍表明持续复苏的态势;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三年的平均增速则为1.9%,明显低于疫情前,说明仍未恢复潜在增速。
各国疫情防控策略将有所调整
2022年的疫情是否不再是经济复苏的掣肘?
历史上重大疫情大多持续两年左右便受控,即便是约100年前首发于欧洲的全球性“流感大流行”也于三年后大致结束。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与以前的疫情有所不同,虽然到目前为止感染与死亡人数仍低于“流感大流行”,但病毒的传染性尤其是其变异性更加严重和可怕。因此,随着防范手段进步和防范策略不断成熟,可以认为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将日益受控,但如前所述,疫情本身如何发展不确定性仍然很大,且更为重要的是,防疫策略到底怎样才能够持久有效并不明朗。
今后将是两种不同防疫策略的实施、比较与转换:一种是“零容忍”策略;另一种是“群体免疫”策略。截至目前,“零容忍”策略显然是成功有效的,所以我国疫情感染和死亡人数大大低于美国及大多数其他国家。但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正在实验“群体免疫”,如果成功,则新冠肺炎疫情将像普通流感一样对生命和经济的影响忽略不计;如果不成功,则这些国家将转向或回到“零容忍”策略上来。同时,“零容忍”策略也会视“群体免疫”策略的效果进行调整。
然而,这种不确定性是中期性的,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明朗。所以就今年而言,不会有一个明确结果。因此,今年采取“零容忍”策略的国家与地区将继续实施“零容忍”策略,同时密切观察他国“群体免疫”策略的实施效果;开始采取“群体免疫“策略的国家,如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将逐步开展“群体免疫”策略,同时密切观察他国“零容忍”策略的实施效果。
美国通胀水平将持续维持在高位
今年通胀形势将如何演变?是否会形成市场普遍担心的“滞涨”格局?
去年,美国通胀率快速上升,突破了7%,这是多年来少见的。通胀超预期上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多年来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的累积效应显现。通胀本质上是货币现象,美联储长期零利率和量化宽松使得市场货币泛滥,导致市场需求膨胀,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