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宏观:财政预算报告有哪些关键信息
时间:2022-03-15 00:00:00来自:广发证券字号:T  T

近期财政部发布了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关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下简称“预算报告”)。与往年的预算报告相比,今年这一份预算报告中的增量信息明显加大,那么除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披露的赤字率和专项债规模(详见前期报告《如何看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财政政策空间》),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细节?

政府工作报告中2022年目标赤字率为2.8%,此次预算报告进一步显示2.8%的赤字率对应的目标赤字规模为33700亿元,这意味着比2021年仅减少2000亿元。可能会引起注意的是,目标赤字规模及赤字率隐含的GDP名义增速仅为5.2%,不过,历史上这种情况非常多见,2016年、2017年和2019年都是类似情况,即财政赤字隐含的GDP名义增速比实际GDP目标增速还低。当然,近年来目标赤字率变化对总财政支出的边际影响在下降,2.8%赤字率与中期衔接的政策信号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2022年备受关注的目标赤字率较去年下调0.4个百分点至2.8%,符合财政部多次强调的“不好高骛远、吊高胃口;适当降低赤字率,合理安排债务规模”,是宏观政策可持续性精神的体现。

本次预算报告揭示了2.8%赤字率对应的目标赤字规模为33700亿元,环比少增2000亿元。由此可推隐含的名义增速仅5.2%,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实际增速5.5%还低0.3个百分点。根据既往经验规律,财政视角下倒推所得的隐含名义增速与全年实际发生的名义增速接近的年份并不算多,以与今年类似年份2016年、2017年为例,2016年财政视角隐含名义增速5.5%,低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实际增速6.5%1.0个百分点,实际名义增长8.4%;2017年财政视角隐含名义增速6.3%,低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实际增速6.5%0.2个百分点,实际名义增长11.5%。当然,财政视角下倒推的名义增速较高的年份也有不少。

考虑到近年来财政总支出对目标赤字率的敏感性越来越低,叠加即将从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调入中央一般公共预算的9000亿元,赤字规模处于预期下限也有一定合理性。在广义财政的扩张之下,近年目标赤字率的政策信号意义越发大于实际支出意义。

中央财政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33700亿元目标赤字率中,中央赤字26500亿元,占比79%,地方赤字7200亿元,占比21%。其中中央赤字占比在2020-2021年的74%、77%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较2015-2019年的中枢66%左右上行了13个百分点。这或与目前地方财政债务率已经偏高有关,2020年末财政部便提出地方债务率接近警戒区间下限。

在33700亿元的目标赤字中,中央赤字26500亿元(对应国债),环比少增1000亿元,占比79%;地方赤字7200亿元(对应地方新增一般债),环比少增1000亿元,占比21%。中央赤字规模这一占比较2020-2021年的74%-77%进一步提高。自疫情以来,为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中央财政的重要性逐年上升,疫前2015-2019年中央赤字规模占比均值仅为66%。

我们前期报告《如何看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财政政策空间》中便提出“今年中央赤字占比有望进一步提高”。

中央财政发挥重要作用的体现之二是受市场广泛关注的央行上缴利润。预算报告显示“(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加上)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利润16500亿元”、“(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调入中央一般公共预算9000亿元”,并表示这部分资金将用于“大幅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这一规模较疫前年份的3000-7000亿元区间显著提高。此外,本次上缴利润的录入科目由原先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转为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再将9000亿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支持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我们理解这样的迂回划转或出于多重考量。

财政预算报告中的“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利润16500亿元”及央行发布的通知显示“今年将依法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总额超过1万亿元,主要用于留抵退税和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我们在前期报告《如何看央行上缴结存利润》中从央行与流动性视角对这一事件进行了分析。

规模方面,本次上缴利润规模显著高于历史年份,这与今年稳增长任务重、减税降费规模大以及疫情期间的暂停上缴存量利润规模有所增厚有关。2015-2019年五年期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包含“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特定金融机构和央企上缴利润)”共计2.39万亿元,各年收入区间大致为3000-7000亿元。而2020-2021年受疫情影响,“对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暂停上缴利润,以应不时之需,是预留的政策空间措施之一”,而这一预留措施于今年启用,“今年安排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上缴了2021年以前形成的部分结存利润。这些资金安排用于大幅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帮助地方财政特别是县区财政缓解减收压力。上述转移支付资金将纳入直达机制管理,快速精准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1而对于财政领域的技术细节方面,财政四本账中涉及央行利润的科目有二,一是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的“非税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利润收入—中国人民银行上缴收入”,二是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中的“非税收入—国有资本经营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