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在去年两位数增长的基础上,今年1月份又实现“开门红”——
吸引外资“节节高”
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布局调整,跨国投资波动较大。不过,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有增无减。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实际使用外资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人民币大关,达到1.15万亿元,近十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今年1月份,全国实际使用外资又迎来“开门红”,达到1022.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6%。
中国为何一直是外商投资的热土?接受采访的外企纷纷表示,长期向好的经济基本面、旺盛多元的市场需求、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等,是外资拥抱中国的重要原因。
更均衡,中西部使用外资增长超四成
外资主要投向哪些区域?今年1月,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分别增长8.7%、46.2%和42.2%,外商投资分布更加均衡。
外资产销链条不断延长,布局更广——
开年以来,爱琅医疗全球副总裁史华就没闲着。原来,这家拥有50年医疗器械制造经验的美国公司正在筹备位于山东威海的首个在华生产基地,未来将依托这个扎根于中国本土的工厂辐射全国消费者。“爱琅在华销售产品主要涉及肿瘤、血管和护理介入三大领域,进入中国市场后,一直保持高速发展,仅2021年在华业务的同比增长率就超过80%。威海生产基地建成投产后,将大大缩短供货周期。”史华说。
史华介绍,除了东部地区,爱琅在中西部地区也有业务布局,且每年都会加大投入力度。“2022年,我们新增同事中将有一半常驻在中西部地区,以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史华说,下一步,公司还将建立中国本土的研发中心,以加快创新产品落地速度。
重点区域精准加码,热气腾腾——
总部位于法国巴黎的阳狮集团业务范围涉及数字化转型、媒介服务、广告创意、媒体经营、公共关系服务和市场营销服务等多个方面。今年1月,该集团在四川成都正式设立了区域总部,为当地客户构筑全球传播推广渠道。
“我们在华业务一直保持快速增长。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仍然能够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这得益于中国对市场的正向推动、对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以及对企业的培育和赋能。我们将长期探索和开拓中国市场,并将推动进一步投资以迎接更大的市场机遇。”阳狮集团亚太区管理合伙人兼北亚区首席执行官林真对本报记者说。
面对机遇,中西部地区自身也积极准备。
“近年来,我们积极争当国内国际双循环物流链接的关键节点,不断加强外资项目招商力度,加快区位交通优势向产业发展优势转化。特别是积极拓展航空物流价值链,促进航空、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融合发展,推动了安博、普洛斯等一批高水平外资航空物流项目落地,吸引了联邦快递、UPS等知名国际物流企业在此设立代表处和中转机构。下一步,我们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生物医药、新型显示、航空物流等多领域外资项目招引,鼓励外商企业持续扩大在豫投资。”河南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
重庆大学应用经济系主任汪锋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商直接投资所蕴含的资本、技术在一国内部转移是相对容易的。一方面,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中西部地区房价、工资等要素价格处于较低水平;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有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形成的政策支撑,经济增速快、崛起势头明显。这些都促使越来越多的外资选择加码中西部。
质量优,高技术产业引资增速快
今年1月,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6.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32%,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24.6%,外资聚焦的领域更加高端。
今年2月底,霍尼韦尔与东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宣布,准备在广东茂名建设年产量达100万吨的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生产基地,通过创新技术推动航空业碳减排。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表示:“相较于传统燃料,使用厨余油和动物脂肪作为生产原料可将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削减约80%。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将减少约240万吨温室气体排放,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事实上,各地在利用外资方面已从早期的“引资”向“选资”转变,注重与当地转型升级的产业合拍,在引资质量上下工夫。
“今年1月,湖北省武汉市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27%。黑芝麻智能科技、亿咖通技术、亚洲实业等高技术服务业领域企业持续进资。美国康明斯、法国液化空气等跨国公司增资,扩大在汉投资规模。其中,康明斯东亚研发中心新基地项目施工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部完成。路特斯全球总部智造中心一期项目2月22日举行了开工仪式。”说起今年以来吸引外资的情况,武汉市商务局外资投资促进处处长万拥华很兴奋。
据了解,这几年,武汉市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服务业创新升级为目标,从“引企业”向“引产业”转变,促进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园区集中,进一步丰富外资项目源、客商源。这一过程中,相关部门紧盯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推进产业招商在补链、强链、延链上有所突破。同时,积极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