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钱袋子":黄金or人民币资产
时间:2022-03-14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多种催升通胀的因素影响叠加抗通胀手段的效能下降,使得高通胀压力成为摆在全球面前的共同挑战。

多位受访经济学者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眼下的全球高通胀几乎是不可能避免的,而世界是一个统一整体,全球范围内居高不下的通胀压力,势必会给国内的通胀带来巨大影响。我们需要正视事实,积极应对。

此刻,在消解通胀因素正在不断弱化的情况下,各国如何采取措施缓解通胀变得至关重要。而作为普通个体,如何找寻有效的资产保值增值路径,通过合理的财富管理措施应对高通胀影响,进而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势在必行。

亟须结构化转型

面对全球高通胀的严峻挑战,如何抗通胀、稳增长?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开出六大“药方”。

第一,减少供给约束,增加有效供给。以绿色产业发展为例,对中国而言,最重要的是在能源、原材料等领域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力放松供给约束。只有不断放松供给约束,才能增加有效供给,从而既能够抑制通胀,也能稳增长。

第二,放开人口流动管制,降低劳动供给冲击。一方面,继续放开国内人口流动限制,对户籍制度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让劳动者无论在哪里工作都能获得公共服务;另一方面,改革教育体系,提升劳动力素质,让劳动者具备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来创造更多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红利。

第三,鼓励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历史上经济任何一次走出通胀与衰退风险的根本出路都是大量新供给的涌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创造新需求,并带来新的经济增长。国家应当推动以放松供给约束、鼓励新供给等为主要内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四,反垄断,激发市场活力。加强反垄断立法和执法,对规模过大的垄断企业进行拆分,或者将数据、平台等相关软资源进行“基础设施化”改造。

第五,正确引导通胀预期。当CPI等指标在警戒线(3%)之下运行,但通货膨胀的一些苗头已经出现时,是出台预防性措施的好时机;而在CPI等指标刚突破警戒线,尚未形成一致预期时则是预期管理的机会;一旦通胀突破警戒线进入加速上行阶段,宏观决策者在继续强化预期管理的前提下,必须从供给方面入手,采取实际措施平抑物价,例如,加大关键商品进口力度、投放政府储备物资等,同时需抑制投机性需求,保证物资主要满足生活实际需要。

第六,坚持开放,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发展格局下,让国际大循环更加畅通。自由贸易是促进国际分工、提高效率、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通过国际分工、贸易来提升效率和增加财富,仍然是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

在西泽金融研究院院长赵建看来,面对持续性的高通胀,最强有力的解决方法是市场化改革。中国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勇啃硬骨头,让市场经济继续在资源配置中占决定性地位。

他同时指出,若想反通胀,一定要提高单位货币产出弹性,而不是投资大量无效资本,比如某些地方政府的无效投资、形象工程,只会制造需要而难以带来产出,将缓慢推升通胀,应当加以避免。

理财偏保守

通货膨胀即意味着货币贬值,作为普通个体,随着通胀的走高,财富的价值自然会越来越小。唯有让手中财富的增值速度跑赢通胀或与通胀持平,方能实现“钱袋子”的保值或增值。

随着权益投资等各类理财投资热度的不断升温,人们对于财富管理的意识不断提高。然而,追求收益的同时,投资风险亦伴随左右,近期股市等权益市场的波动则是直观的体现。那么,作为普通投资者,该如何寻找保值增值的机会?债券、股票、黄金、房地产等重要的财富标的,如今还值得入场吗?其风险收益如何?

对于债券投资,滕泰认为,考虑到个人投资者知识能力有限、资金量小、对专业投资机构难以甄别等因素,选择信用高、收益率大于银行存款利率的高收益债券,对很多家庭而言仍然是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在通胀后期、利率水平较高的阶段,认购新发行的、高收益长期债券往往可以取得不错收益。但需要注意的是,2019年以来,中国信用债市场对风险的担忧不断加重,从杠杆率过高的民营企业,到城投债、房地产企业,违约事件数量和规模逐渐增加。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同样提醒投资者警惕债市风险。他提到,在过去两年应对疫情的过程中,金融机构主动让利,对中小微企业实施定向支持政策,积累了一些坏账和不良资产。在加杠杆过程中,债券市场超常规发展,有很多短期债务到期,可能会出现流动性压力和信用风险。

就股市投资而言,滕泰告诉记者,投资者如何在股票市场保卫自己的财富,首先要看大势。他就美国、中国股市具体分析道:“从过去100年来看,美国股票市场是各个股票市场中为投资者带来回报最高的,这得益于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成为全球头号强国,拥有领先的科技。但未来100年未必仍能给投资者带来高回报。那中国股市能带来好的回报吗?从上证指数来看,过去十年间基本未上涨,说明中国股市短期内存在系统性高回报的可能性并不大。”

滕泰同时指出,中国经济高增长时期已经结束,目前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受制于中国资本市场治理不够健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