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复苏压力大 多举措化解融资难题
时间:2022-03-14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小微型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约70%的专利发明和80%的就业机会,占市场主体的90%以上。这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所长黄政仁在两会提案中列举的一组有关小微企业的数据。作为市场主体的重要力量,融资难是困扰小微企业发展的世界性难题。

目前,国内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已经有所缓解,这得益于减税降费、普惠小微贷款等针对小微企业系列优惠政策连续数年的实施。仅就普惠小微贷款而言,根据央行数据,截至2022年1月底,国内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19.7万亿元,同比增长25.8%。另据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日前在国新发布会上的披露,近四年我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增速超25%,贷款利率累计下降超2个百分点。

不过,在国内PPI(生产价格指数)与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剪刀差较大、多国通胀居高不下、疫情反复叠加地缘政治冲突的当下,小微企业仍然面临较大的复苏压力。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2021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38%,但许多小微企业还处在亏损与困难之中。2021年12月,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3%,其中大型企业达到51.3%,在荣枯线之上,中小微企业只有46.5%,大大低于荣枯线。

小微企业资金链承压

《政府工作报告》在2021年工作回顾部分提到,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幅超过40%,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不过,在2022年政府工作任务中,这一已被连续三年提出明确要求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并未被再次提及。这被业内人士解读为,不再明确贷款的具体增速系将目标从“量”向“质”转变,目前普惠金融建设已经取得重要成绩,小微企业贷款压力有所缓解。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斌认为,小微企业在经营发展中普遍存在规模小、资金实力弱、信息不完善、抗风险能力差等问题,同时又缺乏必要的担保和抵押,导致银行放款审慎,而且贷款利率整体偏高。

温斌介绍道,近年来,政府高度重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监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普惠金融支持力度,成效明显,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缓解。

相较于过往,小微企业贷款的难度降低了,但在包括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在内的多位业界人士看来,疫情以来,小微企业资金链断裂压力陡增,后随疫情缓解和信贷支持等利好政策的出台,其资金压力一度有所缓解。目前,在全球高通胀叠加地缘政治冲突的情况下,部分小微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仍然不低。

徐洪才具体解释道,小微企业大多身处产业链下游,近期产业链上游的石油、天然气、原材料等价格持续上涨,并通过产业链传导至下游的小微企业,致使小微企业生产成本攀升。又因小微企业多处于自由竞争市场,区别于垄断竞争之下企业可将抬升的成本通过涨价方式转移至下游企业,自由竞争之下的小微企业往往不敢轻易涨价,以致其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倘若出现特殊原因导致产品临时滞销等偶发情况,即可能资金周转困难,甚至资金链断裂。

相较于大型企业,小微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成倍增加。徐洪才认为,这与小微企业自有资本不足密切相关。他告诉记者,小微企业的创始人大多为普通个体,其原始资本积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前期劳动创收。而目前国内个人所得税、尤其是针对高收入群体的个人所得税税负相对较重,个人通过劳动致富的难度很大,以致于作为普通个体的小微企业主在开创企业之前,往往难以获得充足的资本积累。

关于国内CPI与PPI之间的剪刀差,温斌告诉记者,2021年以来,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我国PPI持续走高,相反CPI保持低位,二者剪刀差不断扩大,表明上游产品涨价向下游传导不畅。传导不畅主要是因为总需求转弱,终端市场竞争激烈,下游企业无法将成本全部或部分转嫁,在此背景下,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经营压力上升。对于出口型小微企业来说,再叠加国际运费暴涨、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因素影响,经营更加困难。

对此,温斌建议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稳定和扩大总需求,使中小企业有订单、有收入。同时,充分利用财税和货币政策这一宏观政策中最直接、最有效的调控工具;包括继续加大减税降费支持,对受疫情冲击严重的餐饮、住宿、交通、文旅等行业提供有针对性的支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降低综合融资成本等。

帮助小微企业纾困解难

“目前,我国经济面临三重压力,特别是美国由于通胀,加息、缩表的时间可能会提前,国内外的因素对今年我国经济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必须继续做好六稳、六保的工作。可以说,六稳是目的,六保是手段,六保之中最关键的是保市场主体。”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贺强表示。

在他看来,市场主体是就业的载体,只有保住了市场主体才能保住就业,保住了就业才能保住民生,才能实现稳定。而目前在市场主体中最困难的即是小微企业。

贺强建议充分运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帮助小微企业解决资金难问题。

对此,他建议从三个方面出发。第一,增加支小再贷款额度,采用“先贷后借”模式,由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