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 稳住经济发展"压舱石"
时间:2022-03-14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制造业是实体经济最重要和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制造业稳,实体经济才能稳,宏观经济大局才能稳。

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了27.4%,总量达到了31.4万亿元,连续12年位居世界首位。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占比首次回升。其中原因,一方面在于服务业受疫情影响尚未完全恢复,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是,我国近年来积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较上年增长34.3%,两年平均增长18.2%。在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增加值分别增长18.2%、12.9%,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28.6%和45%。与此同时,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7.1%,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3469亿元。制造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持续做大做强,不仅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平稳回升的保障,而且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政府以工业制造业为支点,科学制定了稳定增长、保障就业以及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多项强有力政策。在多项减税降费政策组合支持下,国内制造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制造业仍面临不少问题:一方面体现在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体现在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全球经济发展面临下行压力。疫情暴发后,世界各国重新意识到制造业在拉动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日益严峻,发达国家对制造业前沿技术的封锁与垄断日益加剧,这些都对国内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构成了挑战。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着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仅关乎国内制造业发展,而且关乎能否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

“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被写入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后,全社会对制造业的投资和贷款支持力度加大,2021年制造业投资增长13.5%。在此基础上,“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由此意味着制造业投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数据显示,我国已经培育了4万多家“专精特新”企业、4700多家“小巨人”企业、800多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其中,90%以上的“小巨人”企业集中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领域,在整个产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相比起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以及创新研发能力相对较弱,更需要来自政策层面的鼓励和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2月28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明确表示,今年计划再培育3000家左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各省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万家左右。来自《政府工作报告》的支持,无疑是送给“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一颗“定心丸”。

2021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同意浙江省设立全国首个国家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示范区,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服务化转型、集群化转型、品质化转型、绿色化转型、产业链提升六方面建设,全力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进入2022年,多地将发展先进制造业摆在了突出位置。陕西提出要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山东提出要打造先进制造业强省,广东印发加快先进制造业投资十条,江苏积极认定先进制造业基地……制造业产业升级刻不容缓,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不我待,努力培育更多创新型制造业企业,才能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先进制造业是推进产业链现代化的关键,就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来看,既要培育增量,也要优化存量。如果说“专精特新”企业是增量,传统制造业无疑是存量。实际上,先进制造业并不意味着一定是新兴产业,全面提升产业数智化水平,将升级改造作为重要突破口,传统制造业也能激发出潜能,展现出优势。

目前,我国工业经济正处于爬坡上阶的重大时间节点。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在培育增量的同时优化存量,才能持续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不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稳住国家经济发展的“压舱石”。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