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专题报告:人民币离避险货币有多远?
时间:2022-03-11 00:00:00来自:中金公司字号:T  T

俄乌冲突加剧后,人民币走势相对强势。我们通过梳理市场数据和学术论文,发现近期人民币避险属性可能有所上升,但总体来看,人民币尚不具有日元、瑞郎等传统避险货币的特征。近期人民币的相对强势背后有基本面因素支撑,也有地缘政治变化带来的影响。

避险货币(SafeHavenCurrency)是在高风险时该货币收益率与其他市场收益率(通常为股票市场)负相关的货币。通常意义上,除了美元以外,日元和瑞郎被认为是避险货币。俄乌冲突加剧后,人民币走势相对强势。截至2022年3月7日,MSCI全球股指显著下跌时期人民币汇率的3个月滚动相关系数为-0.83,低于传统避险货币日元(0.12)和瑞郎(0.34)与全球股指的相关系数。

人民币尚不具备传统避险货币的特征。传统避险货币(日元、瑞郎等)在市场风险来临时升值的传导机制主要是在金融市场层面,主要有三种渠道:1)海外资产回流。NetIIP较高的瑞士、日本符合,而中国这个特点不明显。2)套息交易(CarryTrade)反转。日元、瑞郎成为融资货币的主要原因是低利率,长期低利率带来套息交易,即投资者借入低利率货币,买入高利率货币。当市场风险来临时,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造成套息交易反转,从而推升了日元、瑞郎等融资货币的汇率。3)投资者信念和衍生品交易。日元在市场风险来临时升值的主要传导渠道其实是投资者风险认知变化之后进行衍生品交易,进而影响日元即期汇率。而衍生品市场也显示人民币表现不像传统避险货币。

近期基本面仍是驱动人民币走强的关键因素。经常账户方面,出口短期仍有韧性,而国际旅游等服务贸易仍未恢复正常,经常账户顺差支撑人民币汇率。资本和金融账户层面,中国相对稳健的基本面持续吸引外资流入,也支撑了人民币汇率。近期地缘政治演变的特殊因素也可能支撑了人民币的表现。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