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通通讯社驻京记者黄燕明9日北京专电》人行调查统计司在央行官网发文称,2017年以来中国宏观杠杆率年均增长约4.8个百分点,增幅总体稳定。从国际上看,与主要经济体相比,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杠杆率增幅相对可控,以相对较少的债务增量支持经济较快恢复增长。
2021年以来,中国疫情防控得力、经济稳步恢复、宏观政策有效等因素共同推动宏观杠杆率回到基本稳定的轨道,为加大政策跨周期调节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创造了空间。2021年杠杆率为272.5%,回到基本稳定的轨道,预计2022年增幅保持基本稳定,为未来金融体系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创造了政策空间。
*中国杠杆率增幅相对可控*
有关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宏观杠杆率增幅总体稳定,杠杆率年均增长约4.8个百分点,比2012-2016年年均增幅低8.6个百分点。2017至2019年中国宏观杠杆率总体稳定在253%左右,初步实现稳杠杆目标。2020年疫情暴发后,杠杆率阶段性上升至280.2%。2021年回落到272.5%。与主要经济体相比,疫情发生以来中国杠杆率增幅相对可控。
文章指,中国非金融部门债务增长相对稳健、可控,2021年总债务同比增长9.7%,增速比上年末低2.7个百分点,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比2009-2019年总债务增速平均值低约7.3个百分点。此外,近年来金融风险攻坚战遏制了脱实向虚、盲目扩张的势头,金融改革稳步推进,金融服务增效提质。
*杠杆结构持续改善*
此外,文章还指出,中国杠杆结构持续改善。一是企业部门融资不断规范,杠杆率基本保持稳定。文章说,近年来,在持续获得融资支持的同时,企业部门杠杆率保持基本稳定,且杠杆结构持续优化。2017-2019年,随著稳杠杆政策的有序推进,企业部门杠杆率稳定在152.2%左右。疫情暴发后,企业部门杠杆率阶段性上升至161.7%,2021年有序恢复至153.7%,回到基本稳定的轨道。同时企业部门债务结构不断优化:首先贷款、债券持续增长,有效支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2021年末企业部门贷款、债券合计占企业部门总债务的86.8%,比2016年末高9.2个百分点。其次是表外债务持续下降,有序释放潜在风险,为新增债务创造了空间。2021年末企业表外债务(如:信托贷款、委托贷款)与GDP之比较2016年低19.3个百分点。
二是政府部门杠杆率先降后增,有力应对疫情影响。近年来中国不断规范地方政府融资,成效显著。2015-2017年,政府部门经历了去杠杆,杠杆率合计下降2.8个百分点;2018-2019年,在稳杠杆政策指导下,政府部门杠杆率保持相对稳定,合计上升2.6个百分点。
「疫情发生以来,政府部门杠杆率增长较快,主要是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对冲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2021年政府部门杠杆率为46.6%,两年平均增长4.0个百分点。」
三是住户部门杠杆率增幅稳定,债务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中国住户部门杠杆率增幅稳定。住户部门杠杆率由2012年的33.8%上升至2021年的72.2%,这九年的年均增幅为4.3个百分点,且历年增幅波动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