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一、出口偏强背后的好消息与坏消息
1-2月出口增速较前值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偏强水平。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乐观的一面——外需目前尚不弱,也可以看到悲观的一面——出口商品结构中前期出口强势产品“后劲不足”。不过,由于年初是外贸企业订单排产的高峰期,近期有报道显示年初外贸企业订单高增,且订单存在地区分布广,长单、大单较多的特点,这一订单“火爆”的状况较为少见,预计短期内我国出口韧性有望再延续一段时间。
1、1-2月出口维持较强,反映外需尚不弱。
一方面,港口吞吐量仍较强,外贸企业订单仍充裕。从中港协发布的集装箱吞吐量数据来看:2022年春节前后港口反馈今年总体货源仍较为充裕,且2月中旬假期结束后外贸运输已逐步恢复,2月下旬吞吐量同比增速更是大幅提升,反映目前外贸企业在手订单仍然充足。
另一方面,一季度全球贸易增速虽大概率放缓,但贸易额仍与2021Q4水平接近。联合国贸发会的预测显示,预计2022Q1贸易增速将放缓,不过贸易额仍与2021Q4水平接近。
2、但商品结构来看,前期出口强势产品“后劲不足”
前期出口强势产品“后劲不足”。2022年1-2月出口整体增速相较2021年12月下降3.1个百分点,其中1.3个百分点由地产后周期类产品贡献、2.4个百分点由电子类产品贡献。地产后周期类产品出口全线下滑,家电、灯具、家具出口对整体出口增速的拉动率分别为-0.1%、-0.1%、+0.2%,较前值回落0.8、0.3、0.2个百分点;而电子类产品中,则以手机、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电脑)出口下滑最为显著,对整体出口增速的拉动率分别为+0.1%、+0.7%,较前值回落1.2、1.2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前期出口强势产品“后劲不足”,或与海外防疫措施放松,居民补贴收入下降导致消费减少有关,而这对我国出口后续增长而言并非是好消息。
3、1-2月出口高增速对全年增速代表意义或有限。
经验来说,1-2月出口增速对全年出口增速有较高代表性,但2013、2015、2018年均是年初出口增速在15%-20%以上高位,但全年出口增速偏弱,甚至负增长的年份。因此,不能轻言1-2月出口的高增速可能代表全年出口仍偏强。
二、进出口分项数据
出口区域:1-2月我国对除欧盟外的发达经济体出口均放缓,对部分新兴经济体出口走强。
出口商品:1-2月地产后周期产品、电子类产品、防疫物资出口均大幅回落。
而汽车、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有所回升。
进口区域:1-2月我国自美、欧、东盟进口大幅走弱,自其他地区进口增速大幅提升,或反映大宗商品进口偏强。
进口商品:大宗商品对进口同比增速的拉动率大幅走强,达到4.7%,较前值提升2.7个百分点,价格仍是主要拉动因素。而机电产品、电子类产品进口走弱,主要受汽车零件、集成电路拖累。
风险提示:外需超预期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