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韧性强 以"稳"应对国内外挑战
时间:2022-03-08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面对国内外形势出现的新变化,全国“两会”上传递出重要信号。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必须爬坡过坎。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持续发展具有多方面有利条件,特别是亿万人民有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创业创新的巨大潜能、共克时艰的坚定意志,我们还积累了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中国经济一定能顶住下行压力,必将行稳致远。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7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俄乌冲突对世界经济发展将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空间大,虽然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仍然具备好的基础和条件。

连维良强调,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方将继续同包括俄、乌在内的共建国家一道,本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他表示,期待有关各方通过对话和平解决问题,努力把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和影响降到最小。

多措并举保供稳价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乌克兰危机的爆发,给全球宏观经济再次蒙上了阴影,进一步利空2022年乃至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但中国经济韧性强劲,必将行稳致远。当前我国宏观政策发力的余地较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进一步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进一步有机结合,以增强宏观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俄罗斯、乌克兰是原油、天然气等能源的重要出口国。机构分析,乌克兰危机将加剧能源供需矛盾,进一步推高能源价格,这将导致全球通胀水平进一步上行。也将增加我国相应的进口成本,延缓我国PPI高位回落的速度。

去年,受全球新冠疫情、流动性泛滥、供给瓶颈等因素影响,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推高了全球通胀水平,不少国家物价创多年新高。

今年以来,受新冠疫情、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特别是地缘冲突加剧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和不确定。近日,国际油价突破每桶110美元关口,7日开盘后一度冲高至139美元,煤炭、天然气、铁矿石价格居高不下,玉米等粮食价格也出现上涨势头,对做好国内保供稳价工作形成新的挑战。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表示,中国经济已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商品外采比例较高,国际价格上涨,客观上加大了输入性通胀压力,推高国内能源、原材料价格,去年10月份国内PPI一度上涨至13.5%,为多年来新高,对企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对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带来挑战。

“中国经济韧性强、市场空间大,政策工具箱丰富,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丰收,生猪产能充足,工农业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裕,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继续保持物价平稳运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3%左右的CPI年度预期目标是可以实现的。”胡祖才说。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对第一财经分析,2022年在全球范围内最值得关注的话题莫过于通货膨胀,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已经创了近40年的新高。2022年下半年中国或有通胀的压力。上半年中国要把政策重点放在稳增长方面,下半年如果CPI上升至3%,政策可能要面临着既稳增长又控物价的两难,因此有关稳增长的政策要尽快出。

胡祖才表示,今年将坚持底线思维,综合施策、精准调控,全力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做好粮食保供稳价工作,保障粮食安全;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保障能源安全;做好重要矿产品保供稳价工作,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紧盯市场动向,依法加强市场监管;切实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兜牢民生底线。

胡祖才强调,重点是做好煤炭保供稳价工作。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燃煤发电量占60%左右,煤价稳则电价稳,能源价格的“基本盘”就稳。

近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煤炭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通知》,完善煤炭价格区间调控,目的是在坚持煤炭价格由市场形成的基础上,建立价格区间调控机制,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防止煤炭价格大起大落。

进一步出台扩大内需政策

今年增长目标设在5.5%左右,这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连维良在发布会上强调,在实现今年增长目标的实际工作中,将特别注重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更加注重重大决策落地见效,进一步出台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举措,努力保持外贸发展良好势头。

二是更加注重宏观政策统筹协调,发挥好政策集成效应,形成稳增长的政策合力;尤其是加强新出台政策的评估分析,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加快推进,有收缩效应的政策慎重出台。

三是更加注重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全力抓好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更加精准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稳出口难度增大背景下,今年实现GDP增速目标需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尤其是要切实把投资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