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 数字经济唱响产业升级"协奏曲"
时间:2022-03-06 00:00:00来自:证券日报网字号:T  T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要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完善数字经济治理。

自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首次提及,已多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1月份,国务院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从基础设施、数据要素、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等方面提出了11项重点建设工程,并提出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初步建立、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等目标。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点,一是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5G规模化应用、工业互联网是主要支撑,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发展将提供更多优质应用场景;二是提升关键软硬件创新技术能力和供给能力,补齐数字经济发展短板,特别是芯片、工业软件等卡脖子领域;三是深化数字经济治理和网络生态治理,在发挥数据要素价值的同时,切实做好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算法治理等,解决好数字经济发展的负外部性问题。

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

助力乡村搭上“数字化快车”

“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是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到数字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点,对比去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可以看出,在发展工业互联网,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基础上,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将进一步下沉,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成为数字经济应用的重要场景。

吴琦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石。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于稳投资、扩内需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动重要。有助于扩大有效投资,在形成网络建设投资的同时,吸引国民经济各行业加大ICT资本投入。

“以5G为例,预计2020年至2025年可直接拉动电信运营商网络投资1.1万亿元,拉动垂直行业网络和设备投资0.47万亿元,有助于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预计2020年至2025年,5G商用将带动1.8万亿元的移动数据流量消费、2万亿元的信息服务消费和4.3万亿元的终端消费。”

另一方面,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第一年。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数字中国的重要板块。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农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马传喜表示,“数字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力,将深刻改变乡村发展。但要真正实现以数字促进农业发展、农户增收、农村全面进步,未来还需从多方面发力补短板。”

“未来,5G网络、数据中心等数字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进度进一步加快,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新格局逐渐清晰,助力乡村搭上‘数字化快车’,乡村数字化场景和应用不断丰富,在乡村电商的发展下,农产品触网,乡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吴琦表示。

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

提升关键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宝新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数字经济可以分为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前者是指原生的数字技术应用类企业,亦包括ICT行业;后者是指用数字科技改造传统产业,即数字化转型,具体应用在如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层面。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中国数字产业化规模达到7.5万亿元,产业数字化规模达到31.7万亿元。

吴琦表示,政府工作报告突出了数字产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云计算、数据、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经济社会“从数据中来,到实体中去”,持续释放数字红利。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中,数字经济关键核心技术正在成为重构产业链格局的关键,是全球主要经济体竞争的焦点。亟需在新发展阶段,全力突破关键技术“卡脖子”瓶颈,构建强有力的自主可控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夯实“未来产业”发展基础。

“我国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已经形成了较全面的硬件制造业,但缺乏尖端核心技术,在用数字科技改造传统产业方面困难较大,一方面缺乏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受限于企业信息化程度千差万别,在数字化研发投入较少,进展缓慢。”郑磊进一步表示。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事实上,自2018年以来,工业互联网已连续5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预期到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普及率达到45%,较2020年提升近30个百分点。

工业互联网为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关键基础设施支撑和产业生态基础。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建议,应支持全国重点省区市先行先试,顶层统筹规划,以工业互联网构筑数字经济的产业底座,将工业互联网作为串联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脉络。此外,强化政策引导,鼓励有条件的地市,打造城市级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键在线全覆盖”的全生命周期服务,为政府提供覆盖行业和区域的数字产业地图,全面提高决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