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成欧洲的阿富汗?
时间:2022-03-07 00:00:00来自:经济通字号:T  T

《容我世说》在战争中,以大欺小是否一定赢?阿富汗这个帝国坟场给了我们「否定」的答案。最近全球触目的俄乌之战,有人便联想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苏联入侵阿富汗,在军力强弱悬殊下,战事仍可纠缠十年才结束,结果苏联败走。历史会否重演?

首先,当年阿富汗能打退「巨人」,有多方面原因,其背后获美国相助,提供武器之馀又激励了来自其他伊斯兰地方的「圣战者」,前仆后继前往阿富汗参战对抗苏联,这可说是个关键。再看今次乌克兰面对俄罗斯的入侵,竟与阿富汗有相似之处,一样是实力悬殊,但同时也有西方供应武器,国际兵团同仇敌慨,誓师到乌克兰助战。

各大传媒有留意到战争带来了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最新一期的《新闻周刊》报道,大批欧美极右民兵组织通过互联网筹集资金、招募战士相助乌克兰对抗入侵者。报道指这批所谓「战士」有不少正磨拳擦掌,期待在乌克兰战场获得亲身的战斗经验,不过也有基于意识形态驱动,在他们旧冷战论述下,现代俄罗斯与前苏联没有分别,仍是东方共产极权的代表。

事实上,自2014年乌东顿巴斯战事开打以来,大大刺激了乌俄两个族群的民族主义情绪,各自吸引境外激进武装组织加入,并令乌东成为他们的国际培训中心,这对乌东居民造成很大的困扰和伤害。至于乌克兰有纳粹倾向的极右民兵力量如亚速军团(Azov)和右领域(RightSector)等,他们由于2014年首次在顿巴斯地区与乌克兰军队并肩作战,打击亲俄叛军,此后便被编入正规武装部队。

这由于政府认识到鸟克兰的正规军队太弱,无法击退亲俄分离分子,更没可能面对实力强大的俄军,唯有依赖准军事志愿军。美国《国家》(TheNation)杂志的一名记者在2019年报道:「乌克兰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武装部队中拥有新纳粹编队的国家。」评论归咎这是普京的侵略行为助长了乌克兰的极右运动和其国际化发展。

现在再来一次全面战,令极右势力更是大有可为。讽刺的是,普京借机以非军事化和非纳粹化乌克兰为由,并就此发动大外宣,来合理化他今次口中的「特殊军事行动」,把乌克兰民族情绪再度推向激进化,陷入恶性循环中。

我曾在2014年采访「独立广场」的一场革命,在广场上,可看到一半红色一半黑色的旗帜飘扬,这不是无政府主义者旗帜,而是与一个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组织叫OUN-B有关联。OUN-B是上个世纪中的西乌克兰民族主义者的军事组织,由被西乌视为「独立之父」的民族主义者斯捷潘.班德拉所创立,在二战期间为了使乌克兰能脱离苏联独立,转向纳粹德国寻求支持,令乌克兰独立运动留下污点。

OUN-B虽已瓦解,但随著俄罗斯的威胁和反俄情绪增加,它又在乌克兰新冒升的极右派身上复活了,有些更早于2004年橙色革命已出现苗头。乌克兰法西斯主义的再度崛起,可以说是除外患外,还有政府长期管治失败的结果,无论亲俄或亲欧派执政,一样贪腐,经济下沉,催生激进思潮。这不仅发生在乌克兰,受严重经济打击的欧猪国家也如是,极右势力崛起这现象甚至弥漫整个欧洲,美国也不例外,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一样在亚洲地区出现,这已成为学界一个热门研究题材。

在乌克兰,这些极右组织特别是亚速军团,早有报道指有经济寡头私人资助,著名寡头伊戈尔.科洛莫伊斯基(IgorKolomoisky)便是主要的赞助者,他是能源巨头亿万富翁,曾当过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卡地区的州长。2019年他又赞助了泽连斯基参加总统大选,这才给了普京一个口实,以「纳粹分子」来攻击这位政治素人,但这位政治素人在今次战争所表现出的勇气,已被西方称为「欧洲邱吉尔」。无论如何,乌克兰极右翼所追求的目标,不一定和泽连斯基的看法一致,但他们现在显然面对共同的敌人,正在打同样的仗。

不过,最令西方自由派担忧的是,作为乌克兰国民警卫队的一部分,亚速军团等极右组织现在更可获西方的军事支援,并得到西方军事训练,这便造成了一个复杂的局势。一方面这现象令普京更有理由相信,西方正在把乌克兰变成一个反俄的「纳粹国家」,另方面俄罗斯的入侵又的确威胁到乌克兰的生存,而对于乌克兰来说,面对俄军军临城下,乌国全民皆兵,目前每一个战士都很重要。

曾在美国驻基辅大使馆担任政治分析员的乔纳森.布伦森(JohnathanBrunson),他对乌克兰极右分子获得西方军援也提出警告,但他又指这只不过是绝望的乌克兰国防其中一个组成部分,不占多数。而所谓新法西斯主义运动仍然是少数派运动,它的影响在普京的宣传中被大大夸大了。

虽然如此,乌克兰的战场令该国极右武装组织寻获其角色,牵动起欧洲极右势力再次蠢蠢欲动,他们称要为白人文明战斗而跑到乌克兰前线,这不能不说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我们应该高度关注之馀,同时也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这一战争罪行的事实。不过,要用理性来看待这两件事在目前歇斯底理的情况,相信并不容易,一如当年的阿富汗战争。

如果乌克兰真的变成欧洲的阿富汗,这对欧洲以至整个世界,有著深远的影响。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