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林毅夫:解决地方债问题建议调整财政政策
时间:2022-03-07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2022年全国两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经营报》记者就中国经济发展趋势,金融体制改革等相关问题,对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进行专访。林毅夫认为,2019~2035年,我国仍还有8%的增长潜力,目前来看,产业结构升级、新经济发展、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的投资和增长空间,要对中国经济有信心。

谈到金融体系改革,林毅夫建议金融结构方面,应进一步推进中小银行发展,对中小银行匹配更为合适的监管规则;金融价格方面,应逐步放开储蓄利率限制。同时,谈及地方金融业发展,林毅夫表示,各地不应盲目追求金融业的绝对发展,应以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为准,否则容易造成金融抑制或者金融泡沫,适得其反。

针对地方隐性债务问题,林毅夫建议修改财政制度,允许地方政府在一定条件下可有赤字财政,缓解期限错配问题。

2019~2035年仍然还有8%的增长潜力

我国仍具有较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空间。

《中国经营报》:2022年开端,你推出两本著作——《中国经济的前景》、《论中国经济的发展》,你认为中国经济从2019~2035年仍然还有8%的增长潜力。新时期,中国经济的引擎在哪儿?

林毅夫:今年我的提案主要围绕“稳增长”。我个人认为,中国经济发展仍有较大潜力,要对中国经济有信心。首先,我国传统产业方面有较大的追赶空间。如果参加全世界最大的法兰克福工业展,就会看到我国传统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差距意味着存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空间。

面临产业升级,我国仍具有较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空间,相对成本较低。可以看到,发达国家长期以来的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一般在3%~3.5%之间,但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连续40多年实现超过9%的增长,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合理利用“后来者优势”,即利用和发达国家产业技术的差距,作为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来源。

其次,我国在新经济方面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从独角兽数量看,2019年全球494家独角兽企业,其中,中国206家,美国203家;2020年全球586多家独角兽企业,其中,中国227家,美国233家,两国不相上下。新经济有很多创新空间,中国具有世界最大的市场,数字产业化具备优势。

目前,我国正在逐步发展5G通信,建设相关基站。可以看到,过去4G网络的发展建设,创造了大量新机会。而5G通信的落地,亦将是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最后,基础设施方面我国仍有发展空间。当经济周期下滑,政府财政政策支持投资,而基础设施、环境等领域均是重要的投资方向。

《中国经营报》:“西天取经解释不了中国的新经济现象”,你认为,相对发达国家,我国目前更合适的金融安排是地区性的中小银行。近几年,中小银行一定程度上出现合并潮,在你看来,我国中小行如何实现科学发展?

林毅夫:金融应服务实体经济,这是其核心功能。而从实体经济特性看,我国绝大多数生产活动来自农业,以及微型、中小型制造业和服务业,从数据来看,我国中小微企业贡献了约50%的政府税收、60%的GDP,还有更多的就业和创新。但实际上,它们大多数不能得到大型银行、股票市场、风险资本的良好服务。匹配来看,更适合的金融安排是地区性中小银行。

长期来看,从根本上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关键在于改善银行业结构,满足中小企业对中小银行的金融需求,发挥中小银行善于甄别企业家经营能力的比较优势,而不是通过行政干预要求大银行服务于中小企业,这是新结构金融学关于最适宜银行业结构的基本理论和政策主张。

推动中小行进一步发展,监管体系要跟上。目前,我国按照针对大银行的《巴塞尔协定III》来进行监管,《巴塞尔协定III》主要适用于发达国家的金融制度安排,而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必须意识到中小银行的规模特征、风险特征与大型银行均不同,两个群体应区别监管,中小银行的发展需要全新的监管规则、流程创新。

《中国经营报》:目前为止,我国金融体系基本仍是双轨制,尚未完成从双轨向市场并轨。你认为,下一步,金融体系改革的关键点是什么?

林毅夫:目前,金融体系改革有两个重点:一是金融结构改革,二是金融价格改革。

首先,我国目前的金融系统以大银行和股票市场为核心,地区性中小银行的数量分布不足。究其原因,这种安排其实是双轨制改革所遗留的历史产物。改革开放初期约80%的实体经济都是国有企业,其中又以大型国企为主,它们大多违反比较优势,缺乏自生能力,需要依靠着政府补贴。

改革开放恢复金融体系时,我国设立了以大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通过压低资金价格来满足大型国企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国家逐渐开放股票市场,主要目的仍旧是帮助大型国企脱困。至此,我国逐步确立了以大银行和大股票市场为主的金融体系。虽此后历经几番改革,但未改变根本格局。

金融结构基本上是偏向于服务大企业,但是我国实际上有大量农户,微型、中小型企业的金融需求存在,金融结构需向后者倾斜,重点发展中小银行。

金融价格方面,我国早期金融改革,为扶持大型国有企业,将贷款利率、储蓄利率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