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在“稳增长”政策支持下,复产复工带动经济动能指数(对GDP呈现领先作用)明显扩张,较前月增加了2.1个百分点。内需修复明显,生产指数小幅放缓,仍然处于扩张区间,制造业就业指数有所改善,市场对经济修复有一致较强信心。受到国家对高端制造业、碳中和清洁能源发展的支持,以及促销费政策,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和消费行业呈现高景气,钢铁行业等高耗能行业持续位于紧缩区间。
(一)供需方面:新订单指数近6个月以来第一次进入50%以上的景气区间,较1月扩张了1.4个百分点。生产指数较1月边际放缓0.5个百分点,录得50.4%,但仍然处于景气区间。
(二)价格方面:原本全球原油库存处于周期底部,叠加欧美俄政治冲突和制裁,市场担心将耗尽全球石油市场的剩余产能,油价受到推波助澜达到两年内最高点,支撑原材料和产成品价格指数小幅攀升。
(三)库存方面:企业被动去库存,产成品库存和原材料库存指数皆出现回落,内需扩张消耗产成品库存,生产积极性边际放缓(叠加价格上涨的原因)原材料补库存不积极。
(四)进出口方面:新订单明显增加,新出口订单也较上月边际改善,两者差值代表的内需回升明显,较前月扩张0.8个百分点。进口指数较1月边际扩张1.4个百分点,进口方面主要是小型企业带动。
2月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景气指数差值达到历史高位,小型企业仍然应是政策支持重点。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对大型企业(集中在央企和行业龙头)的增长支持见效较为明显,中型企业也连续4个月处于扩张区间,生产和需求方面皆有改善。小型企业受到国家转型政策影响,在行业竞争中承受的负荷较重;疫情反复叠加经济下行压力大的背景下,经营景气度在2月份跌落至疫情以来的最低水平。
不同于往年,今年2月建筑业PMI指数受到“基建政策”的助力,各细分项皆较1月明显扩张。政府提前下达专项债额度和财政政策提前发力,基建增速有望托底经济;交通运输重大工程成为主要抓手;多地下调首套房利率,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底部拐点已过。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基建和交通运输累计同比皆有攀升。掣肘于疫情封锁消费场景的因素,服务业仍然有待改善。
风险因素:国内病毒疫情超预期,政策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