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即将到来,哪些财经话题将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定调202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上,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定是发展的基石,行稳是致远的前提。今日,我们结合当前市场热点,选取了注册制改革、常态化退市等十个重点话题,从不同角度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畅谈,与社会各界、市场各方共享。
全市场注册制改革条件具备
“近几年来,注册制试点工作踏石有印,抓铁留痕,扎实推进,效果显著。”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监事长、国浩律师事务所首席执行合伙人吕红兵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注册制改革试点达到了预期目标,全面实行注册制的条件已逐步具备。
近年来,围绕注册制改革,资本市场基础制度逐步完善,与此同时,直接融资规模大幅增长,服务科技创新成效显著。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沪深交易所A股累计筹资16743亿元,比上年增加1326亿元。
“2022年,围绕全面注册制改革,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体系将不断完善。”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表示,主板注册制改革可以沿用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的试点经验。另外,考虑到主板存量上市公司多且规模大、投资者参与主体广泛、相关衍生品繁多,渐进式的改革路径实施可能性较大。
吕红兵表示,全市场注册制改革要遵循“三原则”。其中,重点在于优化审核注册机制、科学把握各板块定位、加强对资本的规范引导;核心在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快制定出台上市公司监管条例,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制度安排,营造“有进有出,能进能出”的良好生态;关键在于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把握提高资本市场信息披露质量这一重要环节,做实防范证券欺诈造假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这个重要基础;基础在于加快注册制改革法治建设,制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等规章,持续加强资本市场法治供给。
常态化退市促市场生态优化
随着常态化退市机制的进一步完善,退市情形更加健全,退市效率大幅提升,退市公司数量呈现出快速增加的态势。证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退市板块挂牌退市公司数量已由2013年的45家增长到83家。
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王世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优胜劣汰机制可以不断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的价值发现功能,一定程度上能化解市场风险,维护稳定有序的市场环境。
建立健全常态化退市机制中,投资者保护工作成为重中之重。中国结算数据显示,到2022年2月25日投资者数量突破2亿大关。
“近年来,随着退市制度持续完善,退市公司数量逐渐增多,市场生态得到进一步优化。加速形成资本市场有进有出的生态,有利于加速市场的优胜劣汰,提高市场活力,从而能够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随着退市机制的进一步畅通,在符合要求情况下,退市公司在及时进入退市板块挂牌转让的同时,还应注重信息披露质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市场分析师桂浩明表示。
“如何保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保障退市制度平稳实施的关键。”王世文认为,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后监管工作,一方面要加大风险揭示力度,加强投资者教育,让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强化“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理念;另一方面还需严格贯彻和持续优化退市公司监管制度,简化退市公司挂牌要求,优化退市板块挂牌流程,强化主办券商承接机制,压实保荐机构责任。
资本服务科技创新成效显著
无论是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还是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背后都离不开科技创新。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鼓励科技创新有望继续成为今年两会重点讨论的议题。
作为创业投资领域的全国政协委员,红杉中国创始及执行合伙人沈南鹏提案的一大特点,就是通过科技创新解决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如在关于药物创新能力提升的提案中,他建议加大资助药物创新基础研究,优化药物研发配套环境;收紧跟随者时间窗,加强指导促进药物研发;助力药企磨合全球规则,政策精准支持引导出海。
资本市场正日益成为企业科技创新重要动力源,在科创板公司2021年业绩快报中,约九成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增长。6家上市时未盈利公司预计摘“U”,这些企业主要是生物制药企业,彰显了科创板对药物研发类公司的包容性。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记者表示,资本市场能够为企业发展输入新鲜血液,推动企业将创新成果市场化。得益于资本的支持,为企业发展带来超越以往的社会资源支持,有利于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扩大合作范围。
“除了在医药领域外,科技创新聚焦点还有基础科学的研究方面,以及企业层面的应用技术创新。对于处在成长阶段的企业正常经营所出现的业绩波动,需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平常心,陪伴和助力企业共同成长。”张孝荣说。
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合理区间
2月份以来,尽管美联储加息步伐愈来愈近,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依然表现强势。这一方面在于我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