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方向加力 积极财政政策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时间:2022-03-02 00:00:00来自:上海证券报字号:T  T

自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复杂局势影响、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来,积极财政政策不断加码加力,对有效缓解财政收支矛盾、消除财政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确保“六稳”“六保”政策顺利贯彻落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年,我国还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并带有更加明确的稳定性、指向性、前置性、预期性特点。积极财政政策主要向内发力,加大投资、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将成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也是积极财政政策的施力点,具体将在继续加大减税降费优惠政策力度、持续稳定地方债券发行规模、适度增加财政重点支出强度等六个方面展开。

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是增强国力、稳定就业、改善民生、调节分配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从短期看,积极财政政策有望延续,力度可能还会加强甚至明显超出市场预期。积极财政政策的市场作用效果将对经济形成有效推力,托底中国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

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第一年以近乎完美的表现收官,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站上新的历史高度。在国际局势不确定不稳定日益加深、地区局势动荡加剧、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和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冲击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实现了质和量的双重突破,这既是我国社会制度、经济基础、产业格局、技术创新等诸多优势的真实反映,也是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关键引领、财政金融政策密切联动、产业政策超前布局等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必然结果,更是我国进入新时代、迎接新挑战、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良好开局。这个成绩来之不易,充分展示出我国经济发展恢弘磅礴、势不可挡的澎湃动力。

2022年,我国还将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并带有更加明确的稳定性、指向性、前置性、预期性特点。今年,积极财政政策主要向内发力,加大投资、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将成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也是积极财政政策的施力点。

积极财政政策加码加力,为确保“六稳”“六保”政策顺利贯彻落实发挥重要作用

2021年我国经济总量实现114.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1%,高于全年6%经济增长预期,在2020年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之后,再次迎来突破,站在110万亿元的新关口上。经济增速位列世界主要经济体前茅,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世界经济总量比重超过18%,比改革开放初期增长10倍。按年平均汇率折算,经济总量达到17.7万亿美元,人均达到12551美元,突破1.2万美元,在人均GDP方面进一步拉近了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外汇储备余额32502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一,抵御国际各种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从经济的整体走势看,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依然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一是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增大,经济稳定性受到一定影响。去年一季度经济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4.0%,惯性因素可能对今年一季度经济增速产生较大抑制作用。二是去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4.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9%,虽比2020年特殊年份略有回升,但和以往年份相比仍处于下降通道,反映市场整体信心不足,投资意愿不强。三是消费对经济贡献率明显提升,连续8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但消费增速不稳,在理性谨慎消费的影响下,若后续消费动力不足,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将受到一定抑制。四是对外贸易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一方面去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突破5万亿美元、6万亿美元关口,去年外贸规模大、增速快、基数高,今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全球防疫物资需求持续攀升带来的疫情出口增长效应开始回落,产业链供应链趋紧特别是高端装备、尖端技术带来的贸易摩擦会进一步加剧,内外贸的联通机制和协同效应会受到一定考验。五是随着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飙升和美元加息预期愈加明确的双重作用,国内面临终端商品价格积累和资本资产价格波动风险。

这些问题既是当前我国必须积极面对和亟待解决的经济问题,也是我国公共财政政策适应时代变化急需调整施策的重点难点。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开始,我国已经连续多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对促进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改善基本民生、推进结构调整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自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和复杂局势影响、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来,积极财政政策不断加码加力,累计减税降费超过8.7万亿元,累计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超过18万亿元,累计发行置换债、再融资债券超过19万亿元。财政政策的积极程度快速增加并连续保持高位运行,对有效缓解财政收支矛盾、消除财政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确保国家提出的“六稳”“六保”政策顺利贯彻落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方面,积极财政政策积极为企业纾困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极大减轻了企业税费资金压力,释放稳定就业和市场主体、推动产业升级、鼓励技术研发投入、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等强烈政策信号,得到了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市场主体的积极回应。另一方面,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加大政府投资力度,大幅提高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规模,加快债券发行节奏和使用进度,重点投向交通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