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世界各国经济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中国在疫情中逆势而上,2021年实现了8.1%的经济增长,创下了十年新高。在全球疫情大流行的背景下能够收获这样的成绩,意味着中国经济“大盘”已基本消化疫情带来的影响,实现了量和质的稳步提升。但是,在乐观的经济数据之外,也应注意到中国经济面临着新的增速下行压力。
2021年12月8日至10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地缘局势紧张、全球仍未摆脱疫情影响、世界政治局势复杂,这些因素都导致我国外部需求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外需在我国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更是疫情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2020年我国商品贸易顺差为5269亿美元,较疫情之前的2019年上升了1059亿美元;2021年更是达到了6764.3亿美元。与迅速扩大的贸易顺差相对的,是缓慢的内需增长。
此外,在全球分工背景下,受海外疫情影响,我国的产业链也面临原材料短缺、零部件不足等问题,随之而来的是供给不足和产品价格上涨。
最后,2021年的高增长率也得益于上一年的基数较低。随着我国经济体量不断增长,同样的增长量带来的增长率将不断缩小。后期GDP增速的下降可能难以避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我国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为了实现该目标,财政不仅需要当好“排头兵”,积极发力,勇于“放流”,为稳经济提供政策支持;也需要做好“征粮官”,广泛“开源”,为财政政策的施行做好保障。
放流:稳经济需要财政发挥积极作用
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稳经济需要防疫政策和经济政策共同发力。要实现“六保六稳”,首要前提是避免疫情肆虐。在疫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稳经济目标的实现将面临巨大困难。有效控制疫情后,如何消除疫情造成的经济“并发症”与“后遗症”,如何扩大内需、保障供给,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经济政策的发力。然而,无论是防疫政策还是经济政策,背后都离不开财政的支持。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2020年三年里国家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的增速分别为8.1%、6.7%、15.3%。相较于疫情前的年份,疫情最严重的2020年国家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增速提高了一倍多。集中核酸检测支出、新冠肺炎患者治疗费用、防疫人员薪资等都是导致公共卫生支出增加的重要原因。2022年开年以来,各地零星疫情仍时有发生,防疫支出仍有赖财政支撑。
面对供需两侧的双重压力,政府推出了种类多样的经济政策以提振消费、确保供给。在需求端,多地政府发放消费券,通过补贴方式刺激消费、释放消费需求;为了进一步释放农村地区消费需求,汽车下乡、家电下乡、家具下乡等政策相继出台,同样是以政府补贴促进消费。在供给端,货币政策放宽,促进了企业投资;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减轻了企业负担。
稳经济的目标要求政策发力。政策的施行伴随着财政支出增大和财政收入减少。如何在保证政策全面落实、目标顺利达成的前提下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唯有“开源”。
开源:税收是突破口
我国财政收入的来源主要有国有资本经营、政府性基金、社保及税收。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来源于土地收益,“土地财政”曾经推动了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但如今,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已经严重挤压了整体消费能力,其他各实体行业面临发展的桎梏。如今,这种“寅吃卯粮”的模式难以为继渐成共识,要想从中找到财政收入新的增长点几无可能。社保收入巨大,但社保支出更为惊人,其自身收支平衡难以做到,国家还屡次将国有资产无偿划转以充实社保基金。而国有资产经营收入短时间难以提升,更负担着支援社保基金的任务,以其为突破口并不现实。
我国财政收入中,税收,尤其是个人所得税在财政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较小。美国的基尼系数与我国相近,但中国的个税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远低于美国。因此,个人所得税或可成为财政“开源”的突破口。
推动个税改革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改革涉及范围较广,时限较长,短期内恐难实现。除改革之外,短期内还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增加个人所得税收入。
1.加强征管力度,打击逃漏税行为。
个人所得税征收面临的第一大问题就是逃税漏税行为。近年来,明星、主播因偷漏税被处天价罚金的例子屡见不鲜。2018年,税务机关调查出演员范冰冰及其担任法人的企业少缴税款2.48亿元,其中偷逃税款1.34亿元。随后税务总局强化影视行业税收监管,当年明星补税约118亿元。2021年底,杭州税务局通报网络带货主播薇娅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通过隐匿个人收入、虚构业务转换收入性质虚假申报等方式偷逃税款6.43亿元,其他少缴税款0.6亿元。薇娅被罚之后,上千名网络主播主动自查补缴税款。
如果说明星和网红偷漏税个体金额虽大,人数相对较少,那企业将工资通过现金、交通餐饮费等报销形式发放的逃避税行为,则相对较多。不少企业都会将员工工资分解成基本工资、年终奖、过节费、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