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虹桥"答题这一年:如何打造国际开放枢纽
时间:2022-03-01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2021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两带”7000平方公里全域生产总值达到2.58万亿元,以占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不到2%的区域面积,贡献了近10%的经济总量。

 

一年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已经实现了良好开局。基于加快把“大虹桥”打造成长三角强劲活跃增长极的“极中极”、联通国际国内市场的“彩虹桥”这一目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国际定位已经进一步强化,开放优势进一步彰显,枢纽功能进一步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

 

作为一种全新的开放形态,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要打造一个怎样的国际开放枢纽,又如何打造国际开放枢纽,是一道需要在实践中摸索的“开放题”。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虹桥路径

 

2021年2月,国务院批复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提出到2025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基本建成。到2035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全面建成,成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的重要载体。

 

横跨长三角“经济黄金轴线”,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覆盖沪苏浙的14个区县,形成了“一核两带”的功能布局,“一核”是上海虹桥商务区,“两带”是以虹桥商务区为起点延伸的北向拓展带(虹桥—长宁—嘉定—昆山—太仓—相城—苏州工业园区)和南向拓展带(虹桥—闵行—松江—金山—平湖—南湖—海盐—海宁)。

 

这7000平方公里土地上,既有综合交通枢纽,也有国际化中央商务区;既有进博会大平台,也有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也因此,这里具有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天然基因和独特优势。

 

通过着力提升“一核”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和“两带”协同开放水平,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引进了一批国际优质产品、资源和项目,也涌现了一批走向全球尤其是“一带一路”的企业和投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作为货物流、商务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交汇点和中转站的作用愈发凸显,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明显提升,正加快成为引进来的“桥头堡”和走出去的“登机口”。

 

上海鸣志电器股份有限公司(鸣志电器,603728.SH)是全球领先的步进电机制造商,混合式步进电机产品占据全球市场份额10%以上,目前业务已覆盖北美、欧洲、东亚以及东南亚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随着公司全球化布局架构逐步形成,境内母公司与境外子公司的资金往来成为日常经营中的烦恼。

 

《总体方案》中明确,支持虹桥商务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开立自由贸易账户,为国际贸易企业等提供便利的跨境金融服务。

 

鸣志电器是商务区内首批开立自由贸易账户的企业,通过这一本外币一体化账户,企业可以通过一个账户解决多个币种业务需求,也可以使用离岸人民币价格进行结售汇交易,节省了汇率成本。更重要的是,鸣志电器财务负责人程建国说,企业可以基于自由贸易账户,使用境内境外两个市场的资源进行融资,支持跨境股权投资,为企业的全球化战略插上了“自由”的翅膀。

 

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委会透露,迄今商务区内已有167家企业开立自由贸易账户。依托FT账户体系建设,一批企业相继开展了资金结算汇兑、投融资、资产管理、搭建全功能一体化资金池等业务,实现了本外币资金的集中管理和高效运营,金融政策赋能的效果已经显现。

 

同时,进博会溢出带动效应也在持续放大。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加速“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采购商变贸易商”,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的进出口商品集散地初具规模。高水平建设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服务经济,集聚各类总部400多家,打造开放共享的国际贸易中心新平台。

 

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虹桥品汇)是承接和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的“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台主平台,目前已汇集了来自90多个国家(地区)的5700多个品牌,60000多款商品,其中70%的商品来自于进博会的参展企业。

 

根据规划,到“十四五”末,将全面建成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辐射亚太、面向世界的虹桥品汇载体,着力打造1个集聚进博商品最多、经营面积最大、集中度显示度最高的常年保税展示交易平台;10个辐射亚太的百亿级进口商品集散地;100家联动长三角、服务全国的分中心;千亿级的国际贸易企业集聚区,更好服务于进博会和长江三角洲一体化两大战略。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虹桥方案

 

打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又一重大布局。

 

根据《总体方案》,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一核两带”,从苏南长江口经上海市域一直延伸到杭州湾北岸,总面积达7000平方公里,其中上海市域内面积约2100平方公里,占上海全市面积1/3。建设主体由上海一家变成三省一市共建。

 

一年来,“一核两带”间以交通为联系、产业为纽带的对内开放格局进一步深化。一批涉及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加快推进,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与南北拓展带间的“一小时通勤圈”加快打造,沪苏、沪嘉同城化态势和优势进一步显现。

 

同时,“一核”与“两带”间产业联动更趋紧密,以“虹桥总部+腹地基地”“虹桥贸易+腹地物流”“虹桥商务+腹地休闲”等为特征的功能布局模式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