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颠簸前行
时间:2022-03-01 00:00:00来自:经济参考报字号:T  T

2022年,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有所减弱,而经济复苏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动荡不安。《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书面采访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秘书长林建海,请他谈谈2022年世界经济复苏将呈现何种特点?

记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年初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进行了下调,出于哪些考虑?

林建海:IMF在年初预计,今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4%,低于去年的5.9%。这个预测值比去年10月的预估下调了0.5个百分点。做出这一预测的主要判断是,今年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减弱,下行风险上升。全球供应链扰动、能源价格波动和劳动力局部短缺都可能影响经济复苏的韧性和通货膨胀的走向。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将在2022年加息,可能会引发融资环境收紧和国际资本流向的逆转;高企的债务负担也是许多国家面临的重大挑战。但IMF2022年的增长预测尚未考虑到俄乌冲突对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因此,这些预测能否得以实现,有待观察。

记者:当前世界经济复苏面临哪些主要挑战?

林建海: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依靠各国大规模的财政、货币政策支持,世界经济得以避免受到更严重的负面影响。过去两年中,全球财政支持总额高达16万亿美元,接近全球GDP的20%。在发达经济体中,财政支持总额占其GDP的28%。眼下,世界经济面临的短期挑战在加剧,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受全球疫苗生产和分配不均影响,各国经济复苏步伐极不平衡。二是通胀快速上升给经济复苏增加了不确定性。三是美联储和其他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给新兴国家带来的挑战。四是高企的债务挑战。五是俄乌冲突给全球经济增添了新的变数。

记者:去年以来,许多国家通胀快速上升,引起广泛担忧。您认为,此轮通胀的主要成因是什么?2022年将如何演变?对世界经济会造成哪些影响?特别是在通胀压力突出的美国。

林建海:确实,通胀快速上升给经济复苏增加了不确定性。

此轮通胀上升主要反映了新冠肺炎疫情引起的供需不匹配。当前,供应链扰动、海运港口堵塞等制约因素给商品供应链的正常运转带来很大压力。比如,芯片短缺使电子、汽车行业发货周期延长,汽车及二手车等产品短缺加剧,价格升高。这在美国尤其明显,2021年二手车价格涨幅约50%。自疫情暴发以来,全球集装箱运价已翻了两番多。疫情防控、劳动力短缺和物流网络紧张导致运输成本增加并延长了交货时间。国际清算银行认为,这些因素推高2021年美国通胀2.8个百分点。而需求方面,伴随经济复苏,消费者释放出被压抑的积蓄购买新商品,助推了物价上升。

关于通胀前景,目前仍有分歧。一些观察者认为在供给扰动逐渐消退的情况下,通胀率将随之降低。也有观点认为,其他一些因素将继续推动通胀率上升。比如,虽然大众需求从商品转向服务会降低商品的通胀率,但是服务价格的上涨会抵消商品通胀放缓的影响。另外,2022年供应链会有所改善,但不可能完全恢复。

从美国的情况看,有的分析认为,美国实际消费已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趋势,这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情况截然不同。私营部门投资也极为坚挺。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认为,美国劳动力市场也已基本恢复,并在某些方面出现过热的现象,几乎所有的就业和失业指标都强于2001-2018年期间的平均值。劳动力市场的强劲也表现在工资水平的增长。如果劳动力市场和工资水平持续增强,会对整体物价带来上升压力。

《华尔街日报》近期报道也认为,美国的通胀已全面上升,与上世纪70年代物价急剧上升的情况有相似之处。著名经济学家、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早在2021年早期就认为当时美国政府1.9万亿美元的财政救援措施大大超过了经济复苏所需的缺口,其后果会导致经济过热,从而引发高通胀。一直认为美国通胀是短暂的经济学家保罗·克罗格曼近来也不得不承认美国经济发展过热。

因此,许多学者和金融市场观察者认为美联储在货币政策转向方面的动作过于迟缓,可能会将自己拖入两难境地,即加息过小则不能抑制通胀上升,而加息过度会拖累经济复苏,甚至导致经济衰退。尽管有人认为供给方面的改善将会使通胀率有所回落,但很难降到美联储2%的通胀目标。同时,美国目前实际利率为负值并不正常。要使实际利率回归正值,要么通胀率下降到低水平,要么利率上升,或两者兼之。

谈到通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需要注意所谓的“通胀预期”。这样的预期一旦建立就很难克服。为此,央行需大幅收紧货币政策、提高利率。但如果通胀预期变化太剧烈,快速上升的利率可能会损害经济增长,甚至导致经济衰退。在美国历史上,1970年代发生石油危机,油价飙升,美国出现长时期的高物价水平。后来,美联储收紧银根,提高利率,引发了严重的经济衰退。此外,当金融市场,尤其股市估值较高时,其对通胀和利率的走势特别敏感,需要防备通胀预期和货币政策的突然转变。政策制定者必须在继续支持经济复苏和准备收紧货币政策以遏制通胀压力之间选择平衡,但这非易事,这是近期许多国家面临的重大短期政策挑战。

记者:美联储在近期收紧货币政策已经是大概率事件,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这次会有哪些影响?

林建海: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