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雄并起的长三角区域,多座城市正打响营商环境“竞速战”。
据了解,自虎年春节以来,江苏省南京市、南通市和安徽省淮北市等多座长三角城市先后召开营商环境提升大会,并出台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例如,淮北市委书记张永在“全市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暨‘双招双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大会”上指出,要驰而不息改作风办实事优环境,凝心聚力抓招商上项目促发展。
“营商环境就是土壤,就是最大的竞争力,企业来投资,最看重的就是营商环境。没有好的营商环境,企业是不会来投资的。”日前,淮北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淮北市除召开营商环境优化大会外,也在把干部派到长三角多座城市,在“双招双引”的同时积极学习各地先进经验。
另一方面,长三角各地对营商环境的角逐也已进入加速品牌创新、比拼细则落地的阶段。例如,南通市近日在出台《南通市2022“营商环境提升年”实施意见》的同时,提出打造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万事好通”营商环境品牌。
“长三角多城‘虎年第一会’都聚焦营商环境改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表示,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再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国际关系不确定性等因素,一些城市经济下行压力很大,在内外部经济压力下,能做的就是积极改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成高频词语
在长三角多地密集召开以“营商环境”为主题的动员大会背后,是对通过改善营商环境加速招商引资,从而带动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重特大项目攻坚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深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会”……近期,在长三角多地组织召开的“虎年第一会”上,营商环境正频频“出圈”。
将时间拉回到2月8日,淮北市召开“虎年第一会”,并提出要开展对标检视行动,推动营商环境争先进位;开展亲商安商行动,让企业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雨中打伞”的贴心;开展法治护航行动,以法治手段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不仅是我们淮北市,安徽省所有地级市都已召开营商环境优化会议,落实安徽省层面2月7日的会议要求。”淮北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记者如此表示。
记者注意到,2月7日,农历虎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安徽省“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在合肥市召开。在随后的2月8日,安徽多地相继召开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题的大会,如马鞍山市召开“制造业三年倍增突破年暨‘改作风办实事优环境’动员大会”,阜阳市则召开了“‘双招双引’暨经济形势分析调度会”。
除安徽省各地市“虎年第一会”聚焦改善提升营商环境外,在整个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也同样是高频词语。
2月7日,江苏省南京市召开深化作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会,2月8日,南通市召开“营商环境提升年”动员会,两天后的2月10日,淮安市召开“全市重特大项目攻坚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
在长三角多地密集召开以“营商环境”为主题的动员大会背后,是对通过改善营商环境加速招商引资,从而带动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
“淮北是一座传统的煤城,因煤而建,因煤而兴。”淮北市一位当地人士告诉记者,“虽然通过招商引资使产业结构有所改变,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倚重煤炭产业。”
记者注意到,淮北市2021年GDP为1223亿元,在长三角41座城市中位列第38位,仅高于安徽省铜陵市、池州市和黄山市,同时GDP增速为3.4%,在安徽省内仅高于蚌埠市的-2.1%。
“GDP增速不快主要是因为经济发展的动能不足,这种动力主要来自企业发展。”淮北市上述当地人士向记者表示,“民营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因为龙头企业少,产生拉动力的企业少,更要求我们加快招商引资步伐。”
“推动淮北更高质量转型发展,根基在工业,短板在工业,潜力也在工业,必须坚持工业强市,全面振兴工业经济。”张永也表示,工业经济千头万绪,关键在于“双招双引”。“我们要拉高标杆、跳起摸高,聚焦招商引资目标任务,拿出超常规决心、超常规举措,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
擦亮政务服务品牌
在南通市层面提出打造“万事好通”营商环境品牌的同时,该市下属的多个区县也提出了相应的品牌口号。
在纷纷聚焦改善营商环境的同时,长三角多城更是打响了城市营商环境的“品牌战”。
公开信息显示,近日,南通市印发《南通市2022“营商环境提升年”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及附件《“万事好通”南通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举措66条》,旨在通过实施一批突破性、引领性的改革举措,打造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万事好通”营商环境品牌。
据了解,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南通市素有重商亲商的传统,也是全国最早开展“放管服”改革试点的城市之一。在此情况下,南通打造“万事好通”营商环境品牌的目的是什么?
根据南通市出台的《实施意见》,着力增强城市投资吸引力、涉企服务水平、市场监管效能和服务满意度水平是重点任务,主要目标在于通过打造营商环境品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