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养老事业"蓝图":多次提及"兜底"养老 大力发展智能化服务
时间:2022-02-23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十四五”期间,我国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将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月21日晚,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通知》(以下简称《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期间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蓝图”。

 

具体来看,我国在“十四五”期间的养老服务供给不断扩大,老年健康支撑体系更加健全,养老服务多业态创新融合发展,要素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社会环境更加适老宜居。

 

“老龄化对我国的影响是综合性的,因此需要从社会、经济,甚至包括文化等方方面面更综合地应对。”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杨舸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规划》21次提及“普惠”,19次提及“智能”,36次提及“保险”,6次提及“兜底”,显示出我国养老服务的特点。

 

武汉科技大学教授董登新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次《规划》中,涉及到养老最大的亮点,就是要加大国有经济对养老服务的支持,提出“引导地方国有资本积极培育发展以普惠养老服务为主责主业的国有企业”。

 

“这是首次这样表述,意味着我国将培育一批国有企业专门从事养老服务,我国的普惠和公办养老会得到较快发展。”董登新表示。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就《规划》答记者问时也指出,在普惠服务能力建设方面,重点强调社区服务设施配套达标、顺利运营,同时调动地方政府和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发挥作用,切实为群众提供服务优质、价格合理的养老服务。

 

如何应对老龄化?

 

在未来十年,我国的老龄化程度将不断加深。

 

杨舸指出,20世纪60年代之后,我国进入了人口出生的高峰期,每年约出生2000万-3000万人口。“目前,他们将逐步步入60岁,这就造成未来10年,我国老年人口比例会快速增长。”

 

这意味着,我国应对老龄化刻不容缓。我国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作为国家战略提出。同时,提出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促进人力资源充分利用。

 

在最新发布的《规划》中,也提出了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董登新指出,这意味着“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拿出具体的延迟退休规定,同时将正式实施延迟退休。

 

“目前我国的规定是女性工人50岁退休,对劳动力资源造成了浪费,也使在岗职工的社保缴费增加了负担。因此,延迟退休宜早不宜晚,这也是世界的趋势。”董登新表示。

 

杨舸表示,过去一段时间,有些单位对于退休年龄开始松动,比如说一些高级职称的人士,或者是单位有用人需求的,会对员工适当的进行返聘,但并没有大范围的实施延迟退休。

 

“延迟退休有几方面的考虑,首先是养老金的支出压力越来越大,延迟退休意味着减轻这一块的压力。另一个好处是增加劳动力供给。”杨舸说。

 

即将到来的延迟退休,将如何实施?

 

董登新表示,我国将采取“小步快跑”的模式实施延迟退休,因为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法定退休年龄差距太大,因此不可能一步到位。

 

“同时,很可能会匹配弹性退休制度。比方说,有人身体不好,没有条件工作更久,应该允许提前退休,可能会规定一个最早提前退休的年龄标准,这是一个人性化的设计。”董登新说。

 

他进一步表示,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如果要充分的利用中国劳动力的资源,就可以引导大龄劳动力转向我国一些有较大就业缺口的岗位,比如养老服务、社区服务等,这对于我国的劳动力资源是一个很大的补充。

 

杨舸表示,在实施延迟退休的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的职业性质和工作类型,来更灵活地制定相应的政策。

 

养老服务更加“高质量”

 

应对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更是重中之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规划》中,多次提及“兜底”。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在答记者问时指出,《规划》提出的织牢兜底性养老服务网,包含三方面:一是健全基本养老服务政策体系。二是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三是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

 

根据《规划》,首先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同时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另外,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建立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制度,针对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服务。

 

而在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保障作用上,《规划》提出,在满足有意愿的特困老年人集中供养需求的前提下,公办养老机构重点为经济困难的空巢、留守、失能、残疾、高龄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等提供服务。鼓励地方探索解决无监护人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难的问题。

 

此外,提升公办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增设失智老年人照护专区,在满足政策保障对象入住需求的基础上优先安排失能老年人入住。支持1000个左右公办养老机构增加护理型床位。

 

董登新认为,目前,我国养老资源呈现两极分化的特征,一些高端养老机构只有少数人能进去,出现大量的资源闲置浪费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