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今年将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 助力市场主体迸发更大活力
时间:2022-02-23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导读:近年来,财政采取了系列措施,确保各地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包括加大中央财政补助力度、提高调剂比例、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等。

2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刘昆介绍财政改革与发展工作,并答记者问。

2021年全国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5万亿元,同比增长10.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为24.63万亿元,同比增长0.3%。2021年继续出台了一批减税降费政策,全年新增减税降费约1.1万亿元。2021年新增地方专项债3.65万亿元,较好地发挥了稳增长、补短板的作用。

2021年财政保障了重点领域的支出,同时政府继续过紧日子。2021年全国教育支出3.76万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39万亿元,卫生健康支出1.92万亿元,重点民生事项得到较好资金保障。此外,财政还加大了科技创新、生态环保等投入力度。

展望2022年积极财政政策,刘昆指出,要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保持适当支出强度,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等。

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其中,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

刘昆指出,提升效能,就是要统筹财政资源,强化预算编制、审核、支出和绩效管理,加强与货币政策等协调,确保宏观政策稳健有效。注重精准,就是要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聚焦中小微企业纾困、聚焦科技创新,实施新的更大力度减税降费;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同时加强对基本民生、对重点领域、对地方特别是基层的财力保障。增强可持续性,就是要统筹需要和可能安排财政支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好高骛远、吊高胃口;适当确定赤字率,科学安排债务规模,有效防范化解风险。

“财政政策如何适当靠前发力,实际上就是要用好政策工具箱,打足提前量,早出台政策、早落地见效”,刘昆指出。

为了推动今年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从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央层面已经推出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并提前下达了地方专项债额度。财政部数据显示,去年底提前下达的地方专项债额度为1.46万亿元,1月份各地已完成发行4844亿元,占提前下达限额的1/3,资金全部用于交通、市政、产业园区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点领域。

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在发布会上表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作为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发行的节奏要根据经济形势、宏观调控的需要等合理把握。当前,我国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要求财政政策发力适当靠前,提前下达专项债券额度,加快专项债券发行和使用进度,主要是为了尽早发挥对有效投资的拉动作用。

今年适当的赤字率定在什么水平,又该如何确定今年债务规模呢?刘昆在《人民日报》上撰文指出,按照保持政府总体杠杆率基本稳定的原则,确定2022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封北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要保持政府总体杠杆率基本稳定,这意味着政府债务增长水平与经济增速大致相当。预计今年赤字率在3%以上,与2021年大致相当,专项债规模应该不会低于2021年的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适当确定赤字率,表明了不会大水漫灌的态度,“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工作要求,需要适当加大政策力度。由于这两年持续在严控新增隐性债务,今年“开前门”的力度可以大一些,赤字率建议不低于去年的水平。

更大力度减税降费

刘昆指出,要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在去年1.1万亿元基础上,今年将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市场主体会有更多获得感。

2月14日,农历新年后的第一场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推出了一揽子减税降费、纾困帮扶政策,包括对中小微企业新购置设备器具进行加快折旧、延长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政策、扩大地方减税政策适用范围、免征公共交通运输行业的增值税等。

从地方两会预算报告安排来看,地方普遍下调了2022年财政收入预期增速。比如,广东预计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江苏预计在4.5%左右,浙江预计在6%左右,上海预计增长6%,山东预计增长5%左右。

刘昆指出,地方财政收入预期相对比较低,是对减税降费做了安排。各地在预计本地财政收入的时候,考虑了减税降费的因素。但是,通过提高中央财政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地方收入的减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弥补。

财政部数据显示,近六年来,我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超过8.6万亿元。通过持续减税降费,我国税收占GDP比重有所下降,从2016年的17.5%降至2021年的15.1%。减税降费政策的持续推进,减轻了市场主体的负担,增强了他们的风险应对能力。目前,我国市场主体的总量超过了1.5亿户,其中2021年新增涉税市场主体1326万户,同比增长15.9%。

许宏才表示,减税降费虽然会带来财政收入增速放缓、支出压力加大,但是减税降费也会促进经济的增长,带来后续财政收入的增加。今年,财政部门认真实施好组合式减税降费,助力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