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的稳增长措施主要通过减税降费对冲供给侧因素对市场主体的负面冲击。节后高频数据显示,大城市就业形势有改善。但降成本不能解决收入问题,只有收入改善,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的政策成效才能更加稳固。疫情以来,房地产投资需求、出口需求配合减税降费措施,稳定住了就业、民生和市场主体。但2022年,房地产、出口都难以重复疫情后的繁荣。因此,基建投资需求是当前解决收入问题的重要抓手,稳增长重心将从保市场主切换到稳投资。
当前的就业压力主要集中于大城市。这体现为:1、外出农民工人数和收入增速放缓;2、大城市失业率高于中小城市;3、去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政策对大城市的就业需求和求职意愿造成明显冲击。
春节后的高频数据显示,节后大城市就业形势较去年下半年有明显回暖。
通过保市场主体实现保就业的政策取得阶段性成效。
然而,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接近1100万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目标提高的可能性大,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在市场主体收入端想办法。2020年以来,房地产投资与销售,外贸需求为市场主体增收提供了需求端的支持。但2022年房地产和外贸大概率不能重复疫情后的支持力度。因此,解决市场主体收入,基建投资将重出江湖。我们预计冬奥会后,地方政府和国企部门将加快基建投入力度,3月基本面数据明显改善可能性高,稳增长已经进入稳投资阶段。
风险提示:政策力度超预期,疫情形势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