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交出历史答卷 "十四五"乡村振兴、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02-22 00:00:00来自:21世纪经济报道字号:T  T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在这条光明大道上,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切实保障民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都启动了新的征程。

“小康”,这个承载美好生活梦想的古老词汇,数千年来第一次成为全体人民的真实日子。

2021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作为宁夏最后一个脱贫县,西吉县产业扶贫功不可没。肉牛养殖、劳务输出和特色种植是西吉县将台堡镇火家沟村的三大经济支柱。

2020年4月,村党委副书记袁龙贵注册成立宁夏西吉县续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续航公司),通过扶贫电商渠道销售从贫困户手中收购的牛羊肉、马铃薯等产品。

“虽然西吉县已经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但扶贫支持政策延续到了现在。”袁龙贵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如今,火家沟村养牛规模日渐壮大,全村1400多口人,肉牛存栏1452头,人均1头,号称“牛村”。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在这条光明大道上,坚持高质量发展,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切实保障民生,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都启动了新的征程。

从全面脱贫到乡村振兴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1年9月28日发表的《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指出,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续航公司每年只需要上交约1000元管理费,此外免除所有税费。“公司因此降低了成本,虽然公司的净利润也比较低,控制在每斤牛肉5毛钱左右,但我心里很满足,很有成就感。”袁龙贵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2021年,西吉县将台堡镇火家沟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9790元,其中来自肉牛养殖的收入约占50%。村民已盖起了清一色的砖瓦房,家家有青贮池,户户有标准牛棚。

脱贫攻坚任务目标完成后,近日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岫云村是一片绿海,这是位于四川省苍溪县的一个美丽农村,森林覆盖率63.7%。几年前,一家名为岫云村汤馆的农家餐厅开业,食材来自本地,顾客品尝美味的同时还可以观赏美景。

“岫云村未来的优势最主要是在产品的品质上,我们在研究如何让‘一家一户’生产标准化,传统生产方式下的产品运输、组织成本比较高,但是品质优势是很明显的。”全国人大代表、岫云村党支部书记李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目前,岫云村正在谋划“岫云村汤馆”连锁经营,做强“岫云村”农产品品牌,办好乡办企业,成立劳务专业合作社,发展旅游,让百姓通过经营民宿挣钱。

李君说:“乡村振兴是我们这代人最好的机遇,如果有更多年轻人愿意回归乡村,相信未来的乡村一定会让城里人羡慕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对记者表示,脱贫攻坚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要保留下来,向全国的乡村振兴工作推广。“比如五级书记抓脱贫攻坚,就要转化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产业扶贫经验也可以移植过来,探索产业振兴的新经验。”

《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指出,城市的发展,辐射和带动了乡村的发展;乡村的振兴,支持和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城乡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流动更加畅通,城市落户限制逐步消除,促进城市人才、资本、科技入乡政策建立健全,农村农业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

优势互补的区域协调发展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大、发展不平衡。经过长期努力,统筹区域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安徽省滁州市与南京仅18分钟高铁的距离,前几年劳动力外流突出。

滁菊是当地一种特色经济作物,2002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称号。经过农业科技人员的改良,滁州市滁菊研究所所长龚建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滁菊种植面积在1万亩左右,综合产值1亿元,年加工能力500吨,种植效益5000元/亩左右,为农民增收6亿多元。

发展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互补,是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鲜明特色。

据介绍,滁州是农业大市,也是食品加工产业大市,盼盼、恰恰、银鹭、养元等食品企业均在滁州建有生产基地。滁菊加工企业正与相关企业“朋友圈”合作,探索共同开发模式,合作开发新产品。

《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指出,西部地区优势区域重点发展、生态功能区重点保护的新格局正在形成。东北地区不断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优质农业、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中部地区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科技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更加巩固。东部地区继续发挥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综合创新能力强、现代制造领先、服务业高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