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难题早已出现,公元1000年可能才是开端
时间:2022-02-19 00:00:00来自:第一财经字号:T  T

2020年8月,《公元1000年:全球化的开端》(TheYear1000:WhenExplorersConnectedtheWorldandGlobalizationBegan)的中文版正在翻译过程中,作者韩森(ValerieHansen)就这部新作和她的朋友、历史学者鲁西奇做过一次公开视频连线。2022年1月,该书中文版已经出版大半年,全球通航仍遥遥无期,对韩森教授的采访还是只能通过Zoom连线进行。韩森说:“这本书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完成的,如今我可能不会写下如此乐观的结语。”

主流观点认为,15~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开启了全球化的进程: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1498年达·伽马绕道好望角到达印度、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1598年威廉·亚当斯抵达日本,欧洲船队通过远洋航行寻找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打破了各个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建立起全球性联系。从而,当时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文明和新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扩展至世界各地。而在此之前,则是被称为“黑暗时代”的中世纪。

耶鲁大学历史教授、著名汉学家韩森基于30余年对中国古代史和丝绸之路的研究,以及自2014年起围绕公元1000年前后全球史的专题探索,提出了自己颇有些“反传统”的新观点:“公元1000年标志着全球化的开始。”

在《公元1000年:全球化的开端》一书中,韩森写道:

“在公元1000年……维京探险者们离开了他们的家乡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穿过北大西洋,到达加拿大东北海岸的纽芬兰岛……将此前存在的横跨美洲的贸易路线,与欧洲、亚洲和非洲……连接起来。”

“公元1000年的其他活跃者还有中国人、印度人和阿拉伯人。他们用漫长的海上航线,将中国与波斯湾城市阿曼以及距离巴格达最近的港口巴士拉连接起来”;“公元1000年的全球化推动者,包括北欧维京人以及美洲、非洲、中国和中东的居民……世界各地的人们第一次接触到彼此,今天的全球化便是其终极结果”。

韩森所描述的这些路线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环形世界。欧洲中心主义的“中世纪”说法被关于连接性和文化交流的讨论所丰富,表明地理大发现时期的欧洲人只是利用了已有的贸易路线。她对于公元1000年前后世界各地生活的描绘也说明,尽管现代意义和经济史定义上的全球化还远未到来,但当时商品和人的全球流动已经开始对那些从未离开家园的人产生深远影响。

韩森同时指出,伴随着商品和人的流动,作为全球化镜像的逆全球化也已产生,开罗、君士坦丁堡和广州等城市均爆发过反对外国商人的暴乱。对于深陷全球疫情而对全球化进行着新一轮“反动”的当今世界来说,这本书或许更可以作为一个反思的起点。

对话韩森:应该思考如何控制全球化,降低它的负面影响

指向公元1000年的全球连接

第一财经:是什么时候、什么发现使你产生了将全球化的起点提前500年的想法?不同的采访和评论对此似乎有不同的说法。

韩森:你之所以会看到不同的版本,是因为实际情况太复杂也太无趣,所以我试着用不同的答案让它看起来有趣一点。事实是,当我完成《丝绸之路新史》(TheSilkRoad:ANewHistory,2012)的写作,脑海中始终有三个时间点挥之不去:一是1004年黑汗王朝灭于阗国,二是1005年北宋和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在中国历史上这是两个重要的时间点;此外,公元1000年前后还有一个重要事件,基于树龄学(treecorering)研究得到的新发现,我们确切地知道,1002年的时候,维京人已经抵达北美洲了。那么这三个事件是否能关联起来?这是我的起点。有了这个想法之后,我开始寻找资料,令人惊讶的是,那么多地方在公元1000年前后都有新的事件发生,研究进行得很顺利。以往人们觉得,相比1492年,公元1000年不是一个那么清晰的分界点,但我的很多发现都指向那个时间点。

第一财经:如果公元1000年是全球化的开端,你会如何定义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及早期丝绸之路的意义?

韩森:我认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以及之后的欧洲人全球航行,麦哲伦、达·伽马等,无疑是全球化的第二个阶段。而公元1000年以前的跨国旅行,如丝绸之路、罗马和印度的接触等,是地区性的接触,但没有事实证明这种接触在全球同时发生,美洲和非洲没有类似的事件。

第一财经:早期全球化似乎不是汉学家的传统工作,而是贡德·弗兰克(GunderFrank)、彭慕兰(KennethPomeranz)、王国斌(RoyBinWong)这样的加州学派经济史学家和世界体系史学家的领域。你是否受到他们的启发或影响?你所定义的这次全球化,与他们关注的1500年前后的全球化,除了年代上早了500年,还有什么关键的异同?

韩森:他们不是专门研究全球化。贡德·弗兰克的《中亚的中心地位》(TheCentralityofCentralAsia)中把中亚作为一个概念,把亚洲置于全球经济的中心,彭慕兰和王国斌也是很有意思的经济历史学家。不过我的研究更广泛一些,其中一部分内容是贸易,所以和他们有所重合,而他们关注的时间段也要更晚一些。此外我的这本书里还涉及大量宗教、考古方面的内容,这些他们没有关注。但我们都反对欧洲中心主义。

第一财经:你对全球化的定义似乎是,将存在于已知世界各地的长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