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份部分经济数据已发布,其中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20.05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量为6.1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842亿元;M2总量达到243.1万亿元,同比增长9.8%,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和0.4个百分点。两项数据均高于市场预期。而财政部最新数据披露,已提前下达2022年度新增地方债额度1.788万亿元,较为充足的资金或推动一季度基建投资实现反弹。专家分析,在稳增长政策靠前发力背景下,2022年一季度基建投资增速有望达到7%至8%。1月CPI、PPI在全球通胀走高的背景下,双双同比回落,充分显示保供稳价的成效,同时也给货币政策的调整留下充足空间。中国经济的底已经出现?在“三重压力”挑战下,如何保持数据稳中向好?政策工具如何实施?成为近期业内持续关注的话题。
今年经济何时见底?房地产在经过一轮调整后,将扮演何种角色?基建投资一季度能恢复正增长吗?去年财政收入有结余,今年如何使用?赤字率如何调整?国内低通胀趋势造成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分化?会对国内市场有何影响?第一财经《首席对策》专访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首席经济学家丁爽。
主要观点:
经济将在一季度见底政策在下半年回归中性
政策底在去年四季度已经显现
房地产市场短期仍有下行风险房地产资源如何合理配置将是未来重点
基建投资一季度将恢复正增长在全年稳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
去年财政收入有结余可用于弥补今年财政赤字
今年通胀数据不会对货币政策形成制约
中国通胀走低将造成中美货币政策分化
今年人民币兑美元依旧会处于强势
中国资产的波动和全球资产波动相关性较低
经济将在一季度见底政策在下半年回归中性
第一财经:丁总好,非常感谢接受我们的专访,今年两会马上就要召开了,大家非常关注今年经济形势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您之前写到的研报当中也提到了,由于今年有经济下行的压力,大概率会采取逆周期的宽松政策,但是同时在因为我们有中长期的目标(创新、低碳、共同富裕),也不能过度的刺激,在经济稳住之后政策会回归中性。请您判断一下,什么时候经济可以稳住了,什么时候政策回归中性?
丁爽:首先我们看到在整个的政策基调是稳中求进、稳字当头之下,今年的政策充分发力和靠前发力,这是没有疑问的事情。这当中涉及到了宏观政策和监管政策。从宏观政策的角度,特别是货币政策,我们已经看到央行的基调已经非常的显得比较宽松,而且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降准或降息。
同时1月份的数据出来以后,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都是超出预期,我们预计今年的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会达到10%~11%,会高于今年的名义GDP的增长率,名义GDP增长率可能是在8%~9%。也就是说在去年出现去杠杆的情况之后,今年可能会温和的加杠杆,所以这是从货币政策角度。在之后的几个月,一季度或者说是二季度早期,可能还会有一次降息和一次降准。
从财政政策的角度,去年财政政策的执行,我们根据财政部的数据估算了一下,广义的财政赤字去年只有5.2%,而前年2020年有8.8%,所以去年其实是财政紧缩的幅度非常大,赤字减少了GDP的3.6%。今年两会马上就要制定今年的预算,我们预测广义的财政赤字可能会达到GDP的7%,虽然官方的赤字率可能只有3%,所以今年如果是7%相比较去年实际执行的5.2%,是一个GDP1.8%的一个扩张。
所以一方面是货币政策是加杠杆,一方面是财政政策是扩张,所以再加上监管政策也有可能推出的密度和强度也会有所调整。这样在三重政策的支持之下,我们预计今年的经济可以在一季度见底,如果是像我们预计的经济在上半年稳住之后,下半年可能不会继续推出大规模的刺激措施,到明年很可能政策基调又会回归中性。
政策底在去年四季度已经显现
第一财经:一月份的社融信贷数据是“爆表”,从这个数据来看,您认为经济底已经出现了吗?
丁爽:可能信贷数据还不能用来作为判断经济底。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说政策底已经出现了,而且政策底可能是在去年的四季度已经出现。接下去,我们预计在一季度还有一次降准,在二季度初还可能有一次中期借贷便利的降息,在政策的支持之下,经济可能会在二季度出现一个回升,所以反过来我们看一下一季度很可能是一个我们是根据以往的一些经验来判断政策底跟经济底之间的一个差异。
房地产市场短期仍有下行风险
房地产资源如何合理配置将是未来重点
第一财经:您之前也提到了今年是房地产的政策底,经过了这一轮比较大的调整之后,您认为在政策底的基础上,今年房地产市场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丁爽:房地产市场是非常的低迷,特别是在去年的四季度,而且今年一季度的很多数字也是表明下行的风险还是继续存在。特别是看到一些先行指标,购地、售楼,还有开工的一个数据,三项数据都是负增长,所以我们先要看政策什么时候触底。从这个角度来说,首先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房住不炒”的政策不会改变,这个涉及到了中国的一些中期的目标,刚才提到的创新、减碳和共同富裕,这三项中心目标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