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汇储备持有及经营管理状况一直广受关注。
SDDS与外汇储备数据透明度
2014年11月,中国在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峰会上宣布,将采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公布特殊标准(SDDS)。当时,全球有73个经济体采纳SDDS,包括所有发达经济体,以及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主要新兴市场。
此前,中国从2002年起一直按照数据公布通用标准(GDDS)对外公布宏观经济数据。二者框架基本一致,但SDDS对数据覆盖范围、公布频率、公布及时性、数据质量、公众可得性等方面要求更高。
2015年10月,人民银行致函IMF,正式通报中国采纳SDDS的决定,这标志着中国已完成采纳SDDS的全部程序。人民银行就此表示,采纳SDDS有利于提高宏观经济统计数据的透明度、可靠性和国际可比性;有利于进一步摸清宏观经济家底,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有利于加深国际社会和公众对中国经济的了解,提升中国参与全球经济合作的水平。
在此背景下,中国不断增加外汇储备数据披露的透明度:一是2015年7月起,发布月度官方储备资产、国际储备与外币流动性数据模板;二是2015年四季度起,按季向IMF报送外汇储备币种构成,成为第96个向IMF报告CCOFER(官方外汇储备货币构成报告)数据的成员;三是2019年起,通过《国家外汇管理局年报》(下称《年报》)专栏,披露外汇储备的历史货币结构和投资收益等重要数据。
有了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更好了解中国外汇储备持有及经营管理状况。以下,本文拟就日常大家关注较多的两个问题进行探讨。
美元储备货币地位变化的中国影响因素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于现行美元本位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质疑。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案之一,就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多极化,标志之一是美元国际储备货币地位的下降。据IMF统计,到2021年9月底,全球已分配外汇储备资产中,美元资产占比59.2%,较2008年9月底(三轮量化宽松前夕)回落了5.0个百分点(见图1)。
但是,这种度量未必准确。因为IMF披露的美元储备资产份额仅是就全球币种确认外汇储备资产(又称为“已分配外汇储备资产”)而言,还有不少成员没有向IMF报送CCOFER数据,就被归在“未分配外汇储备资产”中。2014年底,未分配外汇储备资产还占到全球外汇储备资产的41.4%,到2021年9月底降至6.7%(见图2)。
2015年底之前,中国未向IMF报送CCOFER数据,而中国外汇储备又占到全球外汇储备资产三成左右(2015年9月底占比31.4%)(见图3)。显然,IMF纳入中国报送的CCOFER数据,势必对全球储备资产的币种构成产生重大影响。
尤其是,2018至2020年的《年报》数据显示,中国外汇储备的币种构成与国际上有较大差距:1995年,中国美元储备资产的占比高达79%,远高于59%的国际平均水平,但2014至2016年间中国美元储备资产份额降至60%以下,持续低于65%以上的国际平均水平(见图4)。这显示过去十多年来,中国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分散化经营取得重大进展,加强了国家地缘政治安全。
从2015年底起,全球已分配外汇储备中的美元资产份额已开始逐步纳入中国的数据,故全球美元储备资产份额与之前的数据不可比。以2014年底的数据为例。当时,中国美元储备资产占比58%(约合2.23万亿美元),低于65%的国际平均水平。若将中国这部分美元储备计入全球美元储备资产,分母也相应调整,则全球美元储备资产份额为62.5%,较现有水平低了2.6个百分点(见图1到图4)。
从IMF披露的储备数据看,直到2018年6月底,已分配外汇储备占比才突破90%,较2015年9月底上升了25个百分点以上。可见,IMF为减轻中国因素的影响,技术上采取了分步骤而非一次性纳入的过渡方式。也就是说,2018年二三季度之后的数据才具有更强的可比性。到2021年9月底,全球美元储备资产份额较2018年9月底下降2.7个百分点,而不是5.0个百分点(见图1和图2)。可见,美元储备货币地位的下降被高估了。
中国披露的美元储备资产构成的最新数据是2016年的59%。月度官方储备资产的模板数据显示,中国外汇储备资产中九成九以上是债券和股票等证券资产(2021年底占比99.5%)。而从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债的数据看,近年来中国投资者对美债的持有额及占比均有所下降。到2021年底,外国投资者持有美债中的中国占比为13.8%,较2016年底回落3.8个百分点(见图5)。
不过,美方统计的中国美债投资者,既包括中国外汇储备投资,也包括银行保险基金等商业机构投资。即便将这些投资均视同中国外汇储备投资,2016年底也仅相当于中国美元储备资产的不到60%,故由此推动中国美元储备资产份额下行应该不到3.8个百分点。此外,如前所述,中国外汇储备资产的多元化战略早已启动,而不是2018年对外经贸摩擦之后才开始。
中国外汇储备收益实现了三个“战胜”
理论上讲,与交易性需求、预防性需求、流动性偏好等货币三大需求相对应,各国持有外汇储备也有不同层次的需求:传统的进口支付能力(即外汇储备余额/年进口额×12,国际警戒线为不低于3~4个月进口额)对应的是交易性需求,短债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