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导读
本文详细介绍了CPI的基本概念和编制方法,剖析了CPI和宏观、微观指标的联系,并阐明了应该如何对CPI进行近月和远月的预测分析。
摘要:
CPI一般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费品物价变化的程度。CPI是利用一组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通过链式拉氏公式,逐级加权平均计算得到的反映物价变化的相对数。可以将其拆分为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分别反应了前一年价格的滞后影响和当年价格的变化。
CPI由八个一级分项构成,而其中谁对CPI影响最大
对于有公布准确拉动数据的部分项目,我们可以使用公式法计算。
而对于其他项目,需要通过支出占比法或回归法进行估算拟合。
综合考虑各分项的权重和波动率(标准差),对CPI同比变化贡献超过10%的分项有食品烟酒、居住、交通通信。
我国基期轮换每五年一次。CPI项目权重或许会有较大的调整,但对CPI同比数值的影响较小。
猪价是对CPI影响最大的分项,猪周期对于猪价的预判和上市公司业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能繁母猪到肥猪出栏一般要经历10个月的时间,因此一般以能繁母猪作为猪周期的领先指标。目前正处于猪周期的二次探底期,考虑到能繁母猪数量从2021年7月开始减少,因此预计猪价的底部应该在2022年的二季度。
CPI和其他宏观指标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2008年之前,CPI和社零中的实际增长和价格变动部分都呈正相关。
但2008年之后,CPI仅和社零中的价格变动正相关。
需求拉动型通胀中CPI和PPI基本同步变动,供给推动型通胀中价格从PPI向CPI传导需要时间,并且传导效果也相对有限。
由于CPI受猪价单一变量影响较大,2015年之后,当CPI和PPI出现分化时,央行的利率决策更多参考PPI和核心CPI。
CPI近月预测是利用高频数据对当月或前一个月的CPI进行预测,其方法主要包括了历史均值法和高频数据法。
历史均值法是最常见的CPI预测方法,其逻辑在于CPI环比具有季节性。其方向性和趋势预测较准,但是往往会低估CPI波动。
高频数据法核心思路是将关联性非常强的高频数据降频至月度,作为对相应CPI分项的预测值。高频法一般分为整体法和分项法。
结果比较中,波动率调整后的整体法和分项法的预测效果不错。
CPI远月预测主要有两种方法,分别是基于未来猪价和油价的方法和基于产出缺口的方法。
猪肉和交通通信分项对CPI变动的贡献最高。因此先单独预测猪肉和交通通信这两个分项的值,再结合历史均值法预测整体CPI。
产出缺口对CPI有大概一期的领先性,在经济增速较大(产出缺口明显)的情况下,对CPI有较强的预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