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成多地政策发力点
时间:2022-02-21 00:00:00来自:中国经营报字号:T  T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到来,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十三五”时期,我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方面均取得积极成效。

今年以来,数字经济的发展再次被提至重要高度,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将数字经济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摆在了同等的时代价值位置,明确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并且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的发展目标。

在《规划》的引领下,各地政府也提出了数字经济发展的目标。业内受访专家认为,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和新动能,特别是在变局和疫情下,是我国稳增长的重要支撑,长远来看,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对于就业、民生和产业意义重大。

多地加大部署数字经济

近年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的政策不断深化和落地,特别是“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单独成篇,首次提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这一新经济指标,明确要求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由2020年的7.8%提升至10%。

沿着“十四五”规划纲要部署的数字经济发展蓝图,今年各地正在抢抓建设数字经济新赛道。北京、浙江、山东、河南、四川等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例如,山东提出要继续巩固数字经济新优势,打造先进计算、集成电路、新型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等数字产业集群,培育30个以上数据创新发展实验室,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7%左右。

四川省政府印发的《四川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省数字经济总量超3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43%,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经济科技创新中心和数字化转型赋能引领区,高水平建成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初步建成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此外,多省份也提出数字经济发展的量化指标,例如,福建提出2022年将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工程,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2.6万亿元以上;贵州提出力争2022年数字经济占GDP比重36%左右;河南提出2022年力争数字经济增长15%以上等。

“各地布局数字经济,是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但推动地方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应强化顶层设计,优化政策体系。”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表示,首先应因地制宜,因企施策,在全国数字经济总体格局下,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发展规划,打造差异化优势,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其次应数字化转型政府引导与企业主导发展并重。加快推进一体化数字政府建设,提升数字治理和政务服务水平,带动数字产业发展。三是应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推动公共数据有序开放和共享,加强多方数据融合。

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

“各地都在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但是未来数字经济发展应该突出更多地域特色,一方面,大城市将吸附更多数字经济产业,另一方面,中小城市将发展特色数字产业,有重点推进数字产业的发展。”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

那么,在数字经济这一新赛道上,各地政府应该如何抢抓机遇,打造出新优势?

盘和林认为,第一是靠数字技术,尤其是芯片、系统等关键供应链节点的技术发展;第二是靠人才,以产学研融合和成果转化为前提的人才激励政策;第三是靠保障机制,既有制度建设,也有环境优化;第四是靠应用场景落地,要让数字技术和场景结合,解决现实问题。

“应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和经济转型需求,聚焦芯片、工业软件等卡脖子领域,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数字产业化发展。”吴琦也表示,发展数字经济要立足我国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工业制造业的转型需求,推动产业数字化进程。此外,也要强化平台治理,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营商环境。

“抢抓数字化发展新机遇,要从基建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数据资产化五个方面持续发力,加快数字化发展,促进融合提质,打造数字经济新业态。”陕西省经济学会会长、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张鸿表示。

张鸿认为,发展数字经济,首先要优化升级数字基建,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疫情防控提供基础保障;二是要完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为数据服务交易营造优良安全环境;三是要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全面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数字经济全方位发展;四要提升数字治理能力,利用数字技术夯实治理基础,真正实现治理数字化。

此外,多名专家都表示,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仅是实现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我国“十四五”及中长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本身就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体来看,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是相互融合、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