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五个万亿级城市,包括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以及中国经济第一省——广东省的珠三角九市在内,经济总量约13万亿元,这就是粤港澳大湾区,独一无二、星光熠熠。2019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推进,这个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劲的区域之一,正乘风破浪、勇立潮头,铺展出一幅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画卷。值此《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三周年之际,证券时报推出《逐梦大湾区》系列,以关键词“高度、厚度、力度、速度、热度”统领,五个篇章陆续推出,和大家一起领略大湾区风采。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在这片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国家给予最有力的政策支持、赋予最宽松的制度环境,各方高起点高标准推进科创、制度、人才、科教等高地建设,努力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典范。
展翅高翔:
科创高地引领高质量发展
“若干年后,在松山湖畔,偶遇世界级的科学家将不会是意外。”几年前,中科院院士、中国散裂中子源工程总指挥陈和生说的这句话,正逐步成为现实。
散裂中子源是我国迄今为止单项投资规模最大的大科学工程,这个深藏在东莞大朗镇地下13米至18米的庞然大物,历时六年半才建成一期工程,占地足有40个足球场大,光安装加速器的隧道就有600多米长,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是综合国力的象征,在此之前全世界仅有3个国家拥有——美国、英国和日本。
什么是散裂中子源?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席科学家童欣给证券时报记者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散裂中子源就像一台“超级显微镜”,能在不对物质造成破坏的前提下“看穿”材料的微观结构,材料学、新能源、医疗制药、关键电子器件的突破全都用得着它。
这是科学家们梦寐以求的研究平台,以前只能去日美英排队,障碍多多,如今大湾区科学家使用散裂中子源达到前所未有的便利,依托这个平台,香港大学研发的超级钢惊艳世界,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加速器硼中子俘获治疗实验装置也“孵化”成功,将为癌症治疗带来技术性革新。散裂中子源还带来“磁吸效应”,吸引了很多先进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人才、外籍科学家落户大湾区。
这是近年来大湾区发力基础科研的一个缩影,一大批科技基础设施正在大湾区“扎堆”,形成集群之势:在深圳,鹏城实验室牵头研发的超级计算机“鹏城云脑Ⅱ”,计算能力连破世界纪录;在东莞,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研究成果入选2019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在佛山,由季华实验室研制的“佛山一号”搭乘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升空,从此太空中多了一颗“佛山星”;在江门,位于地下700米的中微子实验站建设预期2022年完成,未来它将揭开中微子质量顺序的谜底……
“2022年,当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将1/3以上的省级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投向基础研究,提升‘从0到1’的基础研究能力。”2022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
根据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广东将安排基础设施重点项目564个,除民生保障工程外,将重点聚焦新型基础设施领域。例如,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进光明、松山湖、南沙三大科学城加快建设;优化提升实验室体系,推进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建设,争取一批新兴领域、交叉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在粤布局。
补短板,锻长板,迎头追赶的基础研究,加上高度发达的产业基础,让这里成为科技创新企业成长的乐土。
追一科技是一家成长于大湾区的企业级智能服务AI公司,其创始人兼CEO吴悦表示,大湾区是创新的沃土,开放的窗口,创新人才、资本、技术、产业聚集地,数字经济和智能化产业发展前沿重地,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高地。追一科技的创始团队,也是成长、成就于湾区的创新创业发展环境。“大湾区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具创新活力、潜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特别是深圳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将为掌握核心技术的AI创业公司,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大湾区势必成为未来全球的硬件中心,大湾区本地所拥有的供应链、人才、金融体系的资源,都是世界级的。”云鲸智能创始人张峻彬向记者表示,云鲸智能于2016年成立,是近年涌现出来的机器人行业独角兽企业。“像云鲸智能这类年轻的、创新的智能硬件企业在大湾区发展,可以说在发展的各个阶段,都能获取匹配的资源,实现快速发展。”
依托科技创新,在大湾区,更多新兴产业如潮奔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多动能。
高瞻远瞩:
平台高地释放制度红利
早春二月,珠江之畔生机盎然,南海之滨气象一新。
位于深圳的前海合作区已是一片繁忙景象。这里享有经济特区、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自贸试验区和深港合作区“五区”叠加的政策利好,是多重国家战略的交汇地。既有全国自贸试验区共享的政策,也有前海合作区自身特有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