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源自经纬张颖和分众传媒创始人兼董事长江南春在经纬亿万创业营的对话分享。这次对话的主题围绕着品牌的升阶打造展开,不仅针对新消费品牌,也对toB、医疗、硬科技等赛道给出了关于品牌建设的实用建议和案例参考。希望本文能让你了解:
1、品牌摆脱流量困局的关键点。
2、打造品牌差异点的三个方法。
3、创始人如何打造个人品牌?
4、如何稳定心态持续正确地做事?
1如何摆脱流量依赖的增长困局?
经纬张颖:首先我来问一个很多新消费公司都关心的问题,就是很多新品牌现在面对着买量就增长,不买量就不增长的困局,这样的增长质量不高,那怎样才可以突破流量困局?ToB或科技属性的公司,也可以一起思考下这个问题,应当也会有所借鉴。
分众江南春:现在面临了两个现状,第一是进入了存量博弈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特点就是量价齐杀,也就是我们说的内卷,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而且这种特点和你是ToB或ToC没有太多关系。
第二,因为所有人都在做促销,它的效益就会下降,慢慢变成不促不销,促了也不销,最后不仅销量没有上升,流量还越变越贵,越增长越亏损。
找增量和靠流量两条路都走不通,是因为这都不是消费品的本质。
消费品增长的本质是消费者的指名购买,他需要一个选择你而不是选择别人的理由,如果没有做到指名购买,那么陷入价格战、促销战、流量战只是时间问题。这些促销手段也许能帮你完成下个月的销售任务,但不能帮你打赢品牌竞争,随着流量涨价,最后会把利润都消耗殆尽。新消费的道路在于八个字:深度分销、抢占心智。反馈在指标上就是渠道渗透率和心智渗透率。爆品的诞生是基于它开创的差异化价值,在一个时间窗口内“饱和攻击”,将一种特性与品牌自身强相关:一个品牌=一种特性,这样才能在消费者心中固化品牌认知,形成品牌护城河,也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了建立溢价和拒绝内卷的权利。
经纬张颖:怎样让客户去选择你,这是一个核心问题。很多同行和朋友也问我为什么花这么多时间在亿万,在经纬的公号、视频号。这件事的意义在于,我想让创业者群体知道,我们每件事情都比别人更用心,最终在融资的时候,创业者也会愿意主动地跟我们经纬聊聊,进而提升选择经纬的概率。
所以说品牌这件事对任何公司都非常重要,对于ToB和科技类公司也是一样,客户因为什么原因而选择你,这是一个非常系统性的,需要前置思考的问题。如果能提前很早去策划,从创始人的角度去推进、迭代,提供好的产品与服务,就能把品牌的效应放大。
那回到江总这里,各行各业优秀的创始人你见了很多,他们和你聊广告、营销策略、业务折扣,那在这些公司的品牌建设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常见的误区和错误?
分众江南春:有几种常见的误区:
第一个误区,ROI导向,算不出来ROI的就不投,或者做完要立刻看到ROI。这里的误区在于,能算出ROI的平台都早已把利润空间算死了,越投可能越亏。品牌是道,流量是术,流量不是打造品牌的本质。流量解决的问题是“买它、买它、买它”,即优惠和购买,品牌解决的问题是“爱它、爱它、爱它”,即复购。没解决品牌问题,就一直投放流量广告,很可能会导致对促销平台的依赖,最后利润倒挂。
第二个误区,产品的体验和感知会影响消费者心智。恰恰相反,消费者心智的认知会影响对产品的体验和感知。以元气森林为例,它在“0糖、0脂、0卡”这个概念上做饱和宣传,在市场空白期打造了差异化价值,并且巩固了这个概念与品牌的强联系。最后提起这个概念,消费者第一个想到元气森林。这个心智和认知,会加强元气森林在消费过程中的体验和感知。
第三个误区,品牌广告见效慢。这个误区的原因在于它的品牌广告没有找到客户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举一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行业内老大通常是封杀品类,例如“上天猫就够了”,买东西不用去别的地方;老二特点叫占据特性,例如“多快好省上京东”,上午买下午就能到;老三做垂直聚焦,例如“一个专门做特卖的网站唯品会”;老四开创新品类,例如“拼多多,拼得多,省得多”,你们三个做线上,我做社交拼团。
所以你可以发觉老大打的是防御战,守住自己的山头,看住自己的行业地位,老二是进攻战,进攻老大山头,老三叫游击战,守住自己守得住的小山头,老四叫侧翼战,在无人地带降落,开创自己的新品类,几乎中国的商业战争都有这四个特点,在行业内找到自己的位置,就能找到打中消费者心智的那个点。
经纬张颖:这几点思考不仅适用于ToC的公司,也适用于ToB和科技类公司。因为每个公司都要有一个选择你而不选择别人的理由,不管你强调的是技术指标的先进性,兼容能力的易用性,还是客户成功的服务能力,这些特质都应该在你的品牌思考和布局当中被系统性体现,用长期、持续、用心的投入去打造和树立。最终,这些投入都会体现在你的品牌势能上,一旦这种势能起来了,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也会有合作主动找你,进而反哺品牌声量,越做越大。
2ToB公司如何找到自身的品牌差异点?
分众江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