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盛会,惊艳全球。北京冬奥会开幕以来,精彩激烈的比赛令全球观众大呼过瘾。刺激的体育竞技之外,北京冬奥会的绿色低碳也引来人们的喝彩与关注。
联合国原副秘书长、“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主席ErikSolheim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时指出,北京冬奥会非常“绿色”,“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看到低碳奥运会。北京冬奥会是一个卓越的成就”。
Solheim表示,全球各国人民应专注于体育本身,而不是其他事物。“在疫情防控看到曙光之际,让我们欢聚一堂,共享奥运带来的美好时光。”
他强调,就像开幕式呈现的“我们同为人类,共享世界舞台”的理念,北京冬奥会让大家意识到,即使有一些分歧,但仍可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Solheim补充称,“团结”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词,“冲突和孤立将使我们毫无建树,团结在一起,我们将无所不能,而冬奥会正是促进世界走向团结、和平与共同富裕的纽带。”
北京冬奥会强调了团结的作用
《21世纪》:北京冬奥会是疫情以来首次如期而至的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您怎么看?
ErikSolheim:眼下,世界各地的人们都迫切渴望欢聚一堂、享受美好时光。由于新冠疫情防控,一些必要的隔离措施,让人们承受了一些痛苦,不少人都经历过孤独和分离。所以,现在是时候让人们齐聚一堂了。在疫情看到曙光的时候,共同享受奥运带来的欢乐。
《21世纪》:您如何评价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ErikSolheim:每个人都对开幕式感到惊喜。它不仅是从技术角度来说极其出色,还强调了我们同为人类、共享世界舞台的理念。有句老话是这么说的,世界是一家人,而开幕式强调了这一点。
《21世纪》:北京冬奥会的官方口号是“一起向未来”,您怎么理解这个口号?
ErikSolheim:我坚信,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疫情、气候变化、贸易、经济发展等,无论长期以来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我们都可以共同解决。美国、中国、欧洲、印度等,大家相互合作去解决所有的问题。这就是共同的未来。反之,如果有人想使我们分裂,那么,实现我们共同的目标将变得十分困难。
《21世纪》:北京冬奥会一直在传递“团结”这一主题。您认为体育在团结各国人民方面发挥了什么作用?
ErikSolheim:我相信“团结”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词。我想强调,团结在一起,我们可以为人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冲突和孤立将使我们毫无建树。团结在一起,我们将无所不能。运动则是使人们拉近距离的好方法。不管你喜欢哪项运动,无论你来自世界的任何地方,在体育运动中,每个人都有机会。
体育是一个多样化的交流平台
《21世纪》:您也参与了体育交流的活动,比如乒乓球的交流。您认为我们应如何加强全球体育交流?
ErikSolheim:我想到“乒乓外交”。在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之前,中美两国的“破冰”就是从两国兵乓球运动员一起打球开始的。1971年,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两国乒乓球运动员搁置了中美间一些最棘手的问题,并专注于能共同实现的目标。而这由乒乓球交流开启的,就是寻求共识的精神。这种精神,也值得今天的我们看齐。
另外,我想补充,我的家乡奥斯陆将于7月举办“刘国梁老瓦杯”。届时,世界顶尖的乒乓球运动员、来自瑞典的名将瓦尔德内尔与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刘国梁将各自带队,全世界最优秀的现役乒乓运动员们将汇聚一堂,同场竞技。同期,我们还将举办以绿色高科技为主题的中欧商业峰会。这就是我们如何利用体育将人们团结在一起,同时实现社会的绿色目标。
《21世纪》:您的国家挪威以擅长冬季运动闻名。据您了解,中国和挪威在冬季运动方面有哪些合作?
ErikSolheim:很有意思的是,在北京成为冬奥会举办城市后,很多中国运动员来到挪威训练,如越野滑雪等,因为挪威在一些冬季项目上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而挪威的著名运动员也出任中国队的教练,比如“冬季两项之王”比约·达伦是中国冬季两项国家队主教练。在这种交流中,我们看到了团结、协力的精神。
《21世纪》:今后您将如何加强多边文化与体育交流?
ErikSolheim:我认为仅需要专注于传递一个信息:体育运动很棒。我们不应该有抵制或惩罚对方的消极想法,而是把体育作为一个对话的平台。当然,体育无法消除所有的不同,分歧仍然会存在。但体育创造了机会,去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此,体育传递了一个声音,即我们虽有分歧,但仍可以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让体育赛事远离政治
《21世纪》: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来让体育赛事远离政治?
ErikSolheim:我们应传达这样的信号:即使意见不同,仍然能够同舟共济、共襄盛举。其实,并没有什么神奇的配方,可以使美国与中国在未来的每一种情况下都意见相同。这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如果我们能把中美两国优秀的运动员聚集在一起,美国人就能看到中国运动员有多么出色,反之亦然。这是一种将人们聚集在一起、减少矛盾的方法。同时,这创造出一种氛围,使大家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