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出现了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最大通胀,这件事非同小可。7.5%这样的物价涨幅,可谓惊悚。而生产资料价格(PPI)的上涨,比这个数字更让人抓狂。在美国人的记忆中,这样的数字还停留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那个“通胀呼啸”的时代。
这让美联储的所有成员几乎集体转鹰,即使是几个传统的鸽派,也都加入了鹰派阵容。美联储正在出现竞相要求加息缩表的“鹰群效应”。为何出现如此大的转变?因为反通胀是最近半个世纪,虽然大缓和时代以来,美国没有经历过什么大的通货膨胀。
如果说在一年前,通胀风乍起时,无论是美联储还是金融市场都还心存侥幸,觉得通胀是暂时的,美联储的taper不过是在虚张声势,那么持续一年的“高烧不退”和今年伊始的创纪录物价涨幅,基本上击碎了联储和市场的幻想。每个人必须要慎重的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是:美国会重新陷入1970s的通胀螺旋吗?
在这个世纪大审判的历史时段,全球金融市场,甚至是地缘政治和军事,也必将进入新一轮大动荡。在这个动荡中,大概率依然是外围新兴市场成为牺牲品。不一样的地方是,今天如此大的债务和货币存量,如此高的资产价格水平,已经让联储们骑虎难下,他们只能是亦步亦趋,直到更大的黑天鹅出现。
“鹰群效应”的历史脉络
为什么美联储对这次大通胀如此敏感?因为种种迹象表明,这次通胀很可能不是周期性的,而是趋势性和结构性的。如果美联储不从货币端刹车,那么很可能会进入一个类似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不可控局势。
已经有很多学者和官员将现在的局势与那个时代做对比:供给冲击,那时是石油供给因战争短缺,现在是供应链因疫情产生紊乱,同时劳动力市场也是大问题;需求虚高,那时的伯恩斯依然大幅度实施宽松政策,现在的货币大宽松早已是今非昔比,制造了大量的“货币幻觉”下的需求幻觉。另外那时候美联储的心态也与现在很相似,即认为通胀是暂时的,很快就会过去。可是,事实上并没有。
所以我们说现在正处于历史大转折的关口,通胀的火苗已经点燃,如果在货币端不控制和减少燃料,那么通胀可能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而且在民主党的左翼政策下,很可能会导致产生工资和物价相互加持的通胀螺旋。这是最近几次美联储议息会议,各行长和委员竞相表态加息缩表出现“鹰群效应”的主要原因。谁都想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刻,通过白纸黑字记录下自己的鹰派言行。
根据CEMFedWatch,2022年年初市场预计2022年全年加息4次以上
美联储的转向为何如此果决?一切都源自于历史记忆。实际上在1970s以前,美联储的“政治正确”是反通缩,这来自1929大萧条的历史记忆,恰恰是因为当时没有实施果决的货币宽松政策,才引发了美国历史上最严重、持续时间最久的经济衰退。大型通胀的记忆对美国人来说则是比较稀缺的,大约只有1970s那十年,其它的时间,无论是二战后的“黄金时代”,还是1990年到2007年的“大缓和时代”,美联储都没有过通胀的压力,即使偶尔有超过6%的物价上涨,也只是暂时的、短周期性的。
与之相比,欧洲各国央行的“政治正确”是反通胀,这来自1923年魏玛共和国恶性通胀的历史记忆。所以最近两次大危机,欧洲相对于美国在货币宽松方面是谨慎的,这个谨慎甚至导致次贷危机后欧洲提前紧缩而引发欧债危机。而在次贷危机量化宽松以前,欧美央行奉行的规则都是“通胀目标制”。
美联储“央行文化”的变化,从反通缩转为反通胀,以及之后通胀目标制的确立是1970s大通胀之后。我们现在可能无法想象当时的严峻局势,通胀率已经连续三年超过10%(1974-1975,1979-1981),甚至很多月份超过15%,连续多年巨高不下。这十几年,美国人饱受物价飞涨之苦,但当时的美联储依然对此无动于衷,迷信菲利普斯曲线,认为通胀是降低失业率必要的代价,而且还会像过去几年那样很快就会消失。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于是有很多年的时间,整个美国对连年物价飞涨十分不满,国会对美联储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时代呼唤通胀斗士的英雄。
美国时隔近半个世纪重现大型通胀
理论上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与实践中坚决控制货币增量的沃尔克主义相得益彰,最终制服了通胀这个猛虎。当时沃克尔力排众议,一度将年利率提高到了20%,经济增长率的确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但最终恢复过来,然后开启了历史二十年之久的“大缓和”时代。这段历史,让沃克尔成为美联储主席的楷模,他不仅代表着一种货币政策技术,还代表着央行的独立性和一种风骨。
暂时性还是趋势性:美国此次大通胀的机理分析
一年多的高通胀,已经不再是暂时性的问题。而7.5%的纪录出现,让每个美联储委员和行长都感到心惊肉跳。没人再敢冒着成为历史罪人的风险来发出“鸽声”,大家都争着加入鹰派,所谓的“鹰群效应”。说的直白些,他们都希望通过白纸黑字留下负责人的话语来在这个历史时刻担当责任或推卸责任。
然而这一次有什么不一样?这次美国大通胀是暂时的还是长期的?实际上,通货膨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并非一个货币方程式就能解释的。要正确认识通货膨胀的本质和发生机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