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基建投资能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时间:2022-02-15 00:00:00来自:经济参考报字号:T  T

基建投资已成为2022年我国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去年固定资产投资中,房地产、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占24%、25%和32%。制造业投资虽然回暖,但容易受外需扰动。由于疫情的风险,以及由此导致的就业和收入恢复缓慢,消费复苏尚需时日。基建投资的可控性较强,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推动经济企稳、改善市场预期。

目前我国基建投资有不少项目储备。我国人均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只有发达国家的20%-30%,且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不应低估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潜力。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前移,同时还有以前年度财政结余资金、政府引导基金、城投债等多种资金来源,基建投资资金也是比较充裕的。

基建投资应配合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大方向。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相结合才能稳住经济基本盘。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很多重大项目既涉及新基建,也包括传统基建,两者是相互融合的。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应正确认识基建投资在稳增长中的关键作用。基建当然要讲究效益,但是基建的效益不能只看直接的效益,还要看它的带动效益;不能只看它的短期效益,还要看它的长期效益;不能只看它的局部效益,还要看它的全局效益。

今年基建投资增速或达5%以上

根据近期各地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22年主要经济目标,绝大多数省份将GDP增速目标设定在5.5%至7%之间,其中经济总量位列全国前三甲的广东、江苏、山东均将目标设置在5.5%上下。我国GDP前两年平均增速为5.1%,若今年经济增长5.5%,将比去年提高0.4个百分点。今年出口较难维持前两年的高增长,消费增速也较难大幅提升,投资增长至少需要弥补0.4个百分点的缺口。

我们根据201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额及历年同比增速计算了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额。这一投资额与GDP中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相比,得到2019和2020年固定资本形成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分别为57.15%和56.98%,均值为57.07%。据此计算,2021年基建投资固定资本形成至少为87,207.28万亿元,占当年GDP(不变价)的比例至少为8.39%。也就是说,在不考虑乘数效应(基建投资拉动就业、收入和消费等)的情况下,按照不变价计算,基建投资增速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至少带动GDP增速提升0.08个百分点。2022年经济要实现5.5%的增速(即比2021年提高0.4个百分点),基建增速至少应提高至5.4%,至少比2021年多投资8280亿元。如果考虑出口超预期下行的风险,则需要的基建投资增速将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固定资产投资中有较大部分是土地出让金,而土地出让金不计入GDP。在基建投资固定资本形成中,由于公用基础设施建设等土地交易成本相对较低,所以上述57.07%的转化比例实际上低估了基建投资对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据有关研究,2019年湖南省全省土地出让金相关支出1926.7亿元,其中大部分用于征地、拆迁补偿及土地开发。基建相关的土地支出主要包括“城市建设支出”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两项,合计176.6亿元,占湖南省全部土地出让金相关支出的9.2%。假设全国土地出让金相关支出中用于基建的比例也为9.2%,那么2019年全国土地出让金相关支出中用于基建的是6679.09亿元,仅占当年基建投资规模的4.43%,这一比例显然低于房地产投资和一般制造业投资中的土地支出。

我们模拟了不同转化比例下,今年我国基建投资所需规模。以2017年为基期,计算得到2021年基建投资额为152,814亿元,2021年GDP不变价为1,039,653.9亿元。假设基建投资转化成基建投资固定资本形成额的比例分别为60%、70%和80%,那么今年经济实现5.5%的增速,即比去年提升0.4个百分点,今年基建投资需分别比去年多7924.32亿元、6934.17亿元和6191.56亿元。

基建投资项目储备充足

从项目端看,发改委要求提前申报专项债项目。截至今年2月12日,我国PPP项目投入建设和运营阶段的有1831个,投资额为2.72万亿元;还有总投资额高达8.33万亿元的储备项目有待投入建设运营,其中1641个项目处于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阶段,1151个项目处于实施方案审查阶段,3164个项目处于社会资本方遴选阶段。

今年1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02项重大工程项目和专项规划重点项目,聚焦“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等重大项目和补短板领域有效投资。这些投资包括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等。

据有关资料,2020年我国在新基建重点领域投资约达1万亿元。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传统基建,新基建对上下游以及相关产业链的拉动作用更大。例如,5G网络建设对数字经济、信息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较强,有利于培育经济新动能。从各省市政府工作报告看,2022年,我国有21个地区将推动5G建设与布局等工作,8个地区明确规划了年内新建5G基站的数量,合计已达约27.6万个。随着新基建在基础设施投资中的占比逐步提升,它将通过上下游联动效应,进一步带动新型制造业和服务业投资。

新型城镇化建设近年来快速推进。“十四五”期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提高到65%。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