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山千灯湖畔,广东金融高新区已然成为广东的一张“金融名片”。
去年12月末,佛山金控期货有限公司落户广东金融高新区,填补了佛山市金融领域法人期货业态空白;当月早些时候,中科沃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在广东金融高新区千灯湖创投小镇核心区开业,成为佛山首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也是全国第一家落户地级市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
至此,广东金融高新区集聚起涵盖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金融租赁、公募基金、小额贷款、典当、担保、私募创投、融资租赁、金融科技、服务外包等金融及类金融业态。
广东金融高新区成立于2007年,是广东金融强省战略七大基础性平台之首,多年来坚持“国际金融后台基地”和“现代产业金融中心”双定位,如今已成为珠江西岸金融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台。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广东金融高新区核心区共引进项目1302个,累计投资规模超2095亿元。纵观广东金融高新区14年发展历程,其投资规模突破首个千亿元大关用时11年,突破第二个千亿元大关仅用时不到3年。与此同时,广东金融高新区所在的佛山市南海区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010.2亿元,成功突破7000亿大关,存贷款增量、增速均保持在中高增长区间,在全国县区一级位居前列。
“争取到2025年,广东金融高新区累计投资规模突破4000亿元。”广东金融高新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乔吉飞、佛山市南海区委常委乔吉飞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未来将聚焦广东金融高新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科技金融、防控风险几大方向,继续巩固广东金融高新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错位竞争优势,加强金融对佛山乃至整个广东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为广东金融强省建设打造一片“金融沃土”。
打造错位竞争优势
《21世纪》:挂牌至今,广东金融高新区始终坚持“国际金融后台基地”和“现代金融产业中心”的定位。你如何理解这两大定位?
乔吉飞:广东金融高新区在成立之初就结合佛山实际发展情况,从服务佛山乃至全省经济重点发展战略的高度,定位为“国际金融后台基地”和“现代金融产业中心”。
一方面,佛山作为制造业大市,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制造业的发展,并且中小微企业比较多;另一方面,佛山比较缺少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现代金融服务。与广州、深圳、东莞相比,我们的金融业增加值都比较低。要与这些地方竞争,我们就必须补齐自身的短板,并打造自身特有的市场化竞争优势。
从这些方面考虑,“国际金融后台基地”定位意在错位发展,立足粤港澳,辐射亚太,着眼全球,致力吸引金融企业后台机构,如金融产品研发中心、清算结算中心、数据处理中心、灾备中心、运营中心、交易中心、培训中心及以服务金融业为核心的服务外包企业。“现代金融产业中心”定位则致力引进私募股权、风险投资、融资租赁、金融机构创新前台等机构,与佛山产业发展需求相契合,同时为珠江西岸高端制造业提供金融服务。
从这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广东金融高新区的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结合了整个佛山的产业基础,也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21世纪》:在“国际金融后台基地”和“现代金融产业中心”两大定位的指引下,广东金融高新区目前发展成效如何?
乔吉飞:广东金融高新区成立以来,我们通过集聚产业和改善环境,园区金融改革创新能力和服务实体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城产人融合持续深化。
作为国际金融后台基地,我们已吸引数十家国内外银行、保险后台以及专注服务大湾区尤其是港澳地区的世界知名品牌服务外包机构进驻。同时,依托自身区位优势和产业集聚基础,我们也引入汇丰、东亚、澳门国际等港澳资本背景金融前台项目。现在,广东金融高新区众多进驻项目从最初集聚最简单的业务流程金融后台业务,逐步向金融中端管理业务及核心研发业务转型升级,在项目、业务、人才方面已呈现出明显的国际化趋势,每天有超过10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管和专业人才在高新区工作。可以说,这里已经成为国内功能齐全、内涵丰富的国际金融后台基地。
作为现代产业金融中心,我们引进包括中科沃土基金、佛山金控期货等法人金融机构,以及粤科、粤财、粤民投、深创投、IDG、集成创投等品牌的私募创投类项目,正依托千灯湖创投小镇助力佛山打造珠西创投中心。同时,依托佛山占据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半壁江山的行业基础,广东金融高新区着力打造珠江西岸融资租赁区域中心,已引进包括海晟金融租赁在内的56家融资租赁(金融租赁)机构。此外,我们已初步建立涵盖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股权交易市场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轻资产、科技型、服务型企业拓宽了直接融资渠道。
《21世纪》:从2018年开始,广东金融高新区以区块链为切入口,发力金融科技产业。为何选择从区块链入手?目前发展情况如何?
乔吉飞:发展区块链技术,与广东金融高新区“国际金融后台基地”的定位非常匹配。我们的优势在于,这里有大量的金融后台数据,而区块链分布式存储、可溯源和不可篡改的技术特点与金融行业对信息数据的安全和交易数据的溯源等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