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春节消费继续"旺"下去
时间:2022-02-12 00:00:00来自:上海证券报字号:T  T

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实物消费同比增长两成之多。其中,各大电商推出的“春节不打烊”等活动,带动线上实物消费同比增长近四成,如果折算成现金,央行给出的对应数据是,春节七天假期全国非现金支付金额14.9万亿元,同比增加16.2%。

品质消费、服务消费等消费趋势在今年春节期间表现得非常明显。国家税务总局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扫地机、烘干机等需求大增,拉动智能设备消费增长近五成。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数据表明,春节期间国内旅游出游2.51亿人次,旅游收入进账2891.98亿元,同时全国电影票房超60亿元,位居历史同期第二。令人欣慰的是,开心玩的同时,人们还增加了文化消费。春节七天全国博物馆、文艺表演销售收入同比增长接近三成。此外,春节期间天猫绿色家电销售额同比增长超110%,更省电的一级能效产品销售占比大幅提升,低碳消费渐成主流。

还有一个细节更值得解读,今年春节期间预制菜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倍。这一现象不能简单地用人们普遍变懒或者年轻人不会做饭来定论,它反映的是家庭成员试图从繁琐复杂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转而在与家人团聚、外出旅游、文化充电等方面投入更多的时间,也是属于公众消费品味的提升。

消费总量的扩张与消费质量的提升,归根结底靠的是真金白银。去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128元,同比名义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后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快于人均GDP增速,普通百姓真正从经济发展中收获了增长的红利。钱袋子鼓了,消费的底气自然就足了。另外,国内物价稳定,民众消除了通胀焦虑,也就更乐于消费。

无疑,春节消费只是一个特定的时间窗口,我们不可能希望一年365天都像春节那样消费持续红火劲爆,但从春节的消费旺盛中可以看到,国内消费的确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只要有足够力度的政策撬动,只要商家能够在挖掘需求与细分市场上多动脑筋,还会有更大的消费热力被引爆出来。拿预制菜来说,在菜品上市之前,食品供应商往往会邀请不同年龄的人品试菜味,其中仅一道水煮牛肉从原始选料、腌制工艺到调料包等制作环节就已经迭代过3次,待加工出炉后,还要选用冷冻或真空包装保存,像佛跳墙、花胶鸡、松鼠鳜鱼、酱香蹄髈等南北不少节庆大菜的包装上还配有“鸿运当头”“福虎迎春”“龙腾虎跃”等应景吉祥语,并鲜明摆在了超市与卖场的年货区。试想,如果没有上述全程式匠心独运与精雕细琢,预制菜又怎能抓住消费者的胃与心。看来,如何贴近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才是进一步打开消费市场和扩大内需的关键。

当然,春节消费也暴露了一些痛点与堵点。拿电影消费市场来说,虽然春节期间的票房创出了历史第二高,但观众发现票价比往年高了不少。据灯塔研究院报告,过去6年全国电影平均票价年复合增长率只有3.3个百分点,但虎年春季电影票价却从去年的平均40.3元/张跳涨至52.8元/张,涨幅高达23.6%。结果,在这场“最贵春节档”电影市场中,票房收入上去了,但观影人次却跌落至近五年最低。同时,今年春节期间,仅《长津湖之水门桥》和《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这两部电影的票房收入就占去了总收入的65.2%。由此可见,决定影片人气的还是内容与质量,无论对于电影创作方还是发行方抑或是院线经营者,只有将观众的体验放在首位,而不是去刻意制造“物以稀为贵”的营销噱头,方可在竞争中成为真正赢家,否则只能遭遇消费者“用脚投票”的尴尬,这一结论在任何行业和任何市场都有效。

还有一件事实也值得思考。冬运会带火了冰雪消费,冰墩墩以其憨态可掬的形象圈粉无数,但市场却出现了“一墩难求”的现象,不仅许多商家的冰墩墩产品上市当日被抢购一空,而且门口还有排着长队等待购买的人群,其中很多人最终都是空手而归。像冰墩墩这样的冬奥特许产品具有非常明显的时限效应,如果在生产之前早有计划与预案,与厂家之间建立充分沟通与灵活的合作机制,熟练运用柔性制造、泛在制造等全新制造场景,并在销售环节增强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以时刻监测市场需求,也许能更充分地用好这次商机。

最后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网联平台数据显示,春节期间餐饮企业日均交易金额同比增长12.7%,相比预期而言,这个增幅不算大。笔者认为,对于像餐饮业等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的行业,有关方面应当拿出特别措施进行扶持,如降低餐饮企业的增值税率,为餐饮企业提供贴息贷款支持,以及地方政府与商家联手向消费者提供更大减让幅度的餐饮专项消费券等。

本站郑重声明:所载数据、文章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 2008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合富永道财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44478号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本站由 北京济安金信科技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