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界对2022年货币政策如何调整颇为关注。总量政策会否继续出台?房地产融资政策会有哪些调整?2021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透露了新的信号。
2月11日晚间,央行发布2021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下称“报告”)。在最新发声中,央行提到了货币政策、宏观杠杆率、房地产等备受市场关注的议题。
在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中,四季度报告在重点内容表述上出现了一些变化。
比如,报告提出“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注重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着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实现总量稳、结构优的较好组合”;将三季度内容“加强对内外部市场环境和多种不确定因素的监测分析”调整为“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边际变化,加强对财政收支、政府债券发行、现金投放回笼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等不确定因素的监测分析”等。
货币政策靠前、充足发力
1月信贷“开门红”,宽信用过程加速,社会各界对后续稳增长政策的节奏和力度如何把握颇为关注。
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货币政策态度更加积极。从总体定调来看,与第三季度报告相比,第四季度报告将“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改为了“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删除了“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处理好经济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并将“做好跨周期调节”改为了“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这表明货币政策工具箱将开得更大。
同时,报告进一步提出:“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注重充足发力、精准发力、靠前发力,既不搞‘大水漫灌’,又满足实体经济合理有效融资需求,着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实现总量稳、结构优的较好组合。”
“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列为下一阶段六大政策目标的首位。值得注意的是,与三季度内容相比,内容表述上出现了一些调整。例如,将三季度“形成中央银行调节银行货币创造的流动性、资本和利率约束的长效机制”调整为“持续缓解银行信贷供给的流动性、资本和利率三大约束,培育和激发实体经济信贷需求”;再比如,将“加强对内外部市场环境和多种不确定因素的监测分析”调整为“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边际变化,加强对财政收支、政府债券发行、现金投放回笼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等不确定因素的监测分析”等。
实际上,报告对于货币政策的思路,央行已在近期进行过多次阐述。央行副行长刘国强此前表示,2022年,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更加主动有为,更加积极进取,注重靠前发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散发等多重考验,在宏观政策靠前推出和协同发力下,中国经济正展示出巨大韧性。春节前,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量扩价降”,释放呵护市场暖意。
在报告中,央行特设专栏《银行体系流动性影响因素与央行流动性管理》详解银行体系流动性。央行表示,在对银行体系流动性形势进行分析时,宜着眼于央行流动性管理的整体框架而不是局部因素,不能将一些长短期影响因素简单相加计算流动性余缺,更不能将货币政策工具到期作为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因素,并以此判断流动性松紧程度。
实际上,在目前的流动性管理框架下,央行盯住市场利率开展操作,无论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各种因素如何变化,央行都会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及时应对,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宽信用过程加速,信贷结构明显改善,并正在从此前的政府融资发力转向企业和政府融资双轮驱动。这将为今年上半年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对冲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提供关键支撑。展望未来,市场信心有待进一步修复,接下来几个月新增信贷、社融数据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同比多增势头。二季度货币政策仍有操作空间。
不用房地产刺激经济
从房地产来看,与第三季度报告相比,第四季度报告删除了“保持房地产金融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增加了“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鲁政委认为,这表明房地产金融政策更加灵活。
数据显示,2021年12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76%,较9月降低了24个基点(bp),但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反而比9月上升了9bp。
鲁政委表示,随着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下调和部分地区房价的下跌,2022年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有望出现下降。
最新数据显示,1月房地产贷款投放迎来“开门红”,新增约6000亿元,新增规模在去年四季度增长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较去年四季度月均水平多增约3000亿元,其中房地产开发贷款多增约2000亿元,个人住房贷款多增约1000亿元,金融机构对房地产企业融资活动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