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纵横》中国经济疫弱持续,内地开始有专家呼吁要由增强投资来引领重振,但看来这仍未成为主流意见,当局仍未有重大投资规划出台,靠所谓「超前开发」的边际性措施难带来拐点。
*只能靠投资拉动增长*
其实按中国近况及基本国情,由投资而非消费拉动增长乃一般常识,不须专家也懂。投资拉动的必然性无可否认,最基本的有三项:(一)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投资,必要借投资来加快发展,以为可靠消费拉动是头脑发热。中国人均GDP还只是美国约五分一,人均资产包括基建等设施所有量同样是发达国的几分之一。许多人只是刚得温饱或富起来,不如发达国有许多年积累财富可供增加消费。(二)要补短故只能靠投资。中国短板很多,如人均资源不足、环保欠帐、公共服务不够、卡脖子技待多、生活及产能质素待提升等,都非有大量投资不可。要稳增长稳就业也只能靠投资。(三)中国未富先老,更要加大投资赶建养老财源和更充分利用剩馀的人口红利。总之,以为可以靠消费拉动增长及发展只是美丽的误会或无限的空想。即使消费能真的拉动增长,到时中国经济的短板及不平衡问题必更凸显。此外,最近又看到所谓中国进入「后基建时代」的论述,认为中国基建经多年发展已足够所需,今后不宜由加大此项投资拉动增长。这同样无理据支持的头脑发热言论,反映有些人既不明国情,亦在快速发展下出现了自满感,实至为不幸。
*基建仍多不足之处*
从理论上看,随著经济发展基建也要发展甚至要超前发展,故所谓「后基建时代」根本说不过去。目前要防范的就是「滞后基建时代」,就是基建赶不上需求发展。美国的全国高速公路网便是范例,本来该网在六十年代建设时成为全球典范,但到今天却已开始破落。美国基建差劲早为本国专业界痛批,笔者2019年赴美旅游行经太平洋沿岸三州,便充分感受到高速公路不足的问题,与中国即使在较偏远地区亦有高速网大异其趣。另方面中国也不能自满,原因包括:(一)中国也有不少早期建成的基建需要或升级翻新,如公路铁路、水库灌渠等,若不维修恐生危险。(二)中国发展正进入习近平所说的新时代,以发展新经济为主,必须有新基建配合,而这方面未必超前反或滞后于所需。(三)即使旧基建也远未至饱和。东部中部基建配套较好,但西部欠缺的地区性不平衡依然严重,相对城市农村的基建亦较落后。例如不少新疆西藏的铁路,和沿边开放所依赖的铁路公路仍待建设或完善。必需而有效益的投资的项目仍多,正急待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