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22年中国出口形势两个基本判断
3.1出口市场份额大概率稳中趋升
疫苗分配不均的情况下,疫情对发达国家的影响更快消退
2021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表示,在现有防疫手段能广泛应用的前提下,如果能继续控制新冠病毒的传播并减少死亡率,新冠肺炎大流行“非常有希望”在2022年结束。不过,新型变异毒株奥密克戎的出现再次增加了疫情的不确定性。2022年1月,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先后将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值下调0.2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降至4.1%、4.4%,原因均包括新冠变异毒株带来新的威胁。
鉴于奥密克戎导致的重症率和致命率较低,如果不出现新的变异毒株,我们倾向于认为,2022年全球疫情逐步好转。1月24日,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也曾表示,如果各国能全面使用所有战略和工具,今年就可以结束疫情的最严重阶段,新冠疫情将不再是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过,全球疫苗分配不均的情况仍然存在。发达经济体中至少接种一剂疫苗的人群占比超过75%,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占比55%,低收入国家只有8%。世界银行预测,如果按照当前接种率,到2023年底只有三分之一的低收入国家人群才会接种(见图表21)。这意味着,发达国家由于疫苗接种率高、疫情影响减轻,因此经济恢复速度更快,而新兴经济体和低收入国家受疫情影响的时间更长。
当然,如果病毒再次变异或者突破免疫屏障,全球经济会再次受到冲击,并且考虑到还要通过加强针增强疫苗保护效果,实际的理想接种比率应该高于现有70%-80%水平,留给中国享受出口红利的时间可能将会更长。
发达国家以消费为主的经济结构,使得中国生产优势继续凸显
根据联合国统计司披露的实际GDP构成数据,2019年,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的制造业产出占全球比重之和接近一半,远大于消费支出比重24.3%,表明全球生产能力主要集中在这些国家。从疫苗接种率来看,截至2022年1月18日,东亚、南欧、北欧、西欧以及北美发达国家疫苗完全接种率已经超过70%,但这些国家中,除了东亚以外的其他国家消费支出占比合计50.9%,远超制造业产出占比35.5%(见图表22)。因此,即便这些国家摆脱疫情影响的速度快于其他国家,其经济结构决定了仍然以消费恢复(尤其是服务消费)为主。而中国则将凭借疫情防控优势,继续发挥全球制造业中心作用,保持出口韧性。
出口高增长带来的外贸订单黏性,延缓中国出口份额回落速度
得益于国内工业生产体系完善,中国出口产品种类覆盖范围很广且份额分布相对均匀(见图表23)。如前所述,2021年中国出口高景气进一步扩散。这意味着,外贸企业在疫情前没有打开的国际市场因为疫情明显拓宽,企业出口的商品被更多的海外需求者熟悉、接受。虽然全球疫情好转、其他国家工业生产逐步回归常态后,不排除会出现外贸订单回流的风险,但对于部分商品(尤其是同质化较强的商品)而言,海外进口商的购买习惯一旦养成,短期内仍可能会继续选择从中国进口。
3.2出口高增长景气可能已经结束
全球经济继续复苏,但复苏势头进一步减弱
全球经济在2021年实现强劲反弹后,2022年增长势头可能放缓。2022年1月份,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经济增速将由2021年的5.5%回落至2022年的4.1%。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将带动货物贸易量增速回落。2021年10月份,WTO预计,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将从2021年的10.8%回落至4.7%,接近3月份贸易预测的上行情景,不过WTO强调这仍然取决于很多假设,包括新冠疫苗加速生产和发放。
如前所述,新兴经济体疫苗接种进展较慢,叠加疫情的持续影响以及政策支持力度较弱,因此其经济复苏力度明显弱于发达经济体。世界银行预测,2023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总产出仍较疫情前低4%,脆弱和受冲突影响的新兴经济体更是较疫情前低7%以上,但发达经济体预计将在2023年回到疫情前产出水平(见图表24)。
不过,无论从消费需求还是补库存需求来看,发达经济体复苏对于中国出口的拉动作用较为有限。
商品消费逐渐转向服务消费,对出口拉动有限。新冠疫情暴发之后,受宽松政策影响,美国消费需求恢复明显快于生产(见图表12)。个人收入中的转移支付收入和雇员报酬增幅明显,带动商品消费远超历史趋势水平,成为拉动中国商品出口增长的重要原因;而居民服务消费由于受到疫情防控、社交隔离措施制约,迄今尚未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见图表25)。2022年,基准情形下,随着疫情逐步好转,发达国家社交隔离措施进一步放开,居民对商品的过度消费可能减少,而增加的服务消费对中国出口拉动作用有限。不过,考虑到美国劳动力短缺仍然严重(见图表26),预计短期工资上涨趋势可能继续,延缓商品消费需求回落速度。
美国补库存需求对中国出口拉动作用有限。我们利用PPI行业数据分别计算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实际库存水平,并根据2010年至2019年实际库存数据,利用HP滤波提取趋势项并进行外推发现,三大领域实际库存水平均低于趋势值(见图表27)。即便2022年末实际库存缺口可以全部弥补,回到1.9万亿美元的趋势水平,那么需要增加的实际库存约为2800亿美元(见图表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