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中小企业货款拖欠严重,2020年拖欠近9.4万亿,占流动资产比重近30%,账期不匹配、资金短缺是制造业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票据金额、期限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可与制造业企业回款周期灵活匹配,对于规模以上制造业中小企业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1.转念观念,发展规模以上制造业中小企业票据业务
中小企业多位于制造业企业供应链上下游,面对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核心企业,上下游中小企业在谈判议价过程中时常处于弱势地位,应收账款高企导致的资金链紧张是此类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充分发挥应收账款流转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的作用,中国人民银行上线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为银企应收账款融资搭建桥梁。然而,当前应收账款融资存在真实性确认困难,业务普及度不够,银企接受意愿不强,流转困难等问题。商业汇票与应收账款使用场景相似,且具有准入门槛较低、法制基础良好、基础设施健全,功能作用丰富,能够满足多重需求等优势,是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规模以上制造业中小企业可以转变融资观念,发展应收账款票据化,寻求票据融资对应收账款融资的替代方式,使用低成本票据业务盘活企业应收账款,缓解企业资金周转难题。
2.发展规模以上制造业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票据业务
票据兼具信贷与资金双重属性,功能作用多样,业务品种丰富,既包含了传统的承兑、贴现、转贴现、回购、再贴现业务,又包含票据池、秒贴、绿色票据、供应链票据、标准化票据等创新型业务。近年来,各大金融机构开始重视票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发票据全生命周期业务及服务,瞄准企业发展难点、痛点,通过票据产品组合拳的方式为实体经济提供综合性的资金解决方案。规模以上制造业中小企业可以以金融机构全生命周期票据业务发展为契机,以单个票据业务作为切入点,由点及面开展票据全生命周期业务,借助金融机构专业化业务团队,打造专属票据融资服务,化解企业应收账款淤积问题,畅通资金流转渠道。
3.推动规模以上制造业中小企业供应链票据发展
2020年4月24日,上海票据交易所供应链票据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供应链票据平台依托于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与供应链金融平台对接,为企业提供电子商业汇票的签发、承兑、背书、到期处理、信息服务等功能。供应链票据平台实现了票据可拆分化,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支付结算需求,对票据进行拆分和重新组包处理,极大提高了企业票据支付与流转的便利性,另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贴现或标准化票据融资,以低成本利率实现资金快速回笼。开展规模以上制造业中小企业供应链票据业务,可以带动上下游企业信用传递,实现宽货币到宽信用的转化,通过票据轧清上下游企业应收、应付账款,盘活制造业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缓解企业在生产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资金问题。
4.加大对制造业重点中小企业票据发展支持力度
票据作为一种重要的信用工具,兼具支付、融资、调控等功能,全生命周期流程涵盖背书、贴现、再贴现等各个环节,规模以上制造业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环节使用票据,一方面可以背书转让票据,充分发挥票据支付功能,缓解资金短缺困境,另一方面可以向金融机构贴现票据,充分发挥票据融资功能,获得实实在在资金支持。除此之外,符合要求的票据可以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贴现,以货币政策低利率红利精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因此,发展规模以上制造业中小企业,可以重点制造业中小企业为抓手,加大票据支持力度,推动我国制造业发展。
5.加大规模以上制造业中小企业商票业务发展力度
商业承兑汇票作为未来票据市场发展的重点方向,是票据业务发展的蓝海,近年来,供应链票据、标准化票据的发展给商业承兑汇票发展提供了机遇,随着商业汇票信息披露系统上线,票据市场对于商业承兑汇票的管理也在不断丰富与完善。推动规模以上制造业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票据化发展,可以考虑加大制造业中小企业商票发展力度,完善商业承兑汇票担保机制,建立中小微企业商业承兑汇票担保或风险基金,推动保险增信、担保增信等发展;可以考虑与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展开合作,开展票据保兑、保贴、担保等业务,以提升商票的市场认可度,多方联动共同推动规模以上制造业中小企业商票发展。
6.加大规模以上制造业中小企业支持力度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采取市场化方式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确定加大对制造业支持的政策举措,促进实体经济稳定发展。票据既可作为一种延期付款工具,又是低成本融资工具,相较于普通流动资金贷款而言,利率更加优惠,加强规模以上制造业中小企业票据发展,不仅能够有效传导国家宏观政策,还是实现普惠金融的重要途径。“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然而,制造业账期不匹配,资金短缺现象普遍存在,票据业务较为灵活,金额、期限可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可与制造业企业回款周期灵活匹配,